第104章 龍回九轉的風水(1 / 2)

點過了菜,那成熟美女舉著一瓶酒,悄悄的給每個人都倒上。

完事後直接站在旁邊,頷首而立,仿佛她並不存在一樣。

乞兒喝了一小口,很是滿意,轉頭衝著那美女點了點頭,卻馬上聽到身邊傳來一聲輕哼。

苦笑一聲,暗自琢磨……這醜兒這麼大點就知道妒忌了,以後……以後可咋整?

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就聽那老道士卻是先開口了。

“趙施主,不知你對於如今的軒花市怎麼看呐?”

趙局被問的一愣,還真有點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再者……就是有什麼看法,也不至於跟你個出家人說吧?

乞兒卻是嗬嗬一笑,知道這是老道士要開始賣弄了。

說白了,要推銷自己了。

趙局也不知道如何回答,索性直接反問道:“不知道老先生是如何看待的?”

老道士點了點頭,突然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豪氣說道:“民心不定,建設不均,貪腐太重,此為軒花市三大罪也!”

上來就是扔了顆重磅炸彈。

老道士死死盯著趙局,眼睛中盡是光彩,問道:“不知道趙施主對於這三件事……要如何看待?”

趙局尷尬極了,這種場合……這種身份……來說**?自己不就是一個嘛,不過他真的是花的自己的錢呐!他是吃軟飯滴~

咳嗽兩聲,趙局擺手道:“這個……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些大事卻不是我需要管的,不過就是之前出現兩個大案,有貴人幫助之下倒是破獲了,也算對得起頭上這頂烏紗了。”

趙局的意思很明顯,那就是老子該幹的都幹了,不該幹的,根本就不能去管,看到了都要當作沒看到,要不然,那真的是烏紗不保了。

可老道士卻完全沒有理會他的意思,‘唉’了一聲後,直接說道:“趙施主此言差矣,思其事,才能等其位,坐於河中,要心係江海。貧道覺得……這三件事情解決起來也並非難事,光依靠法度不行,而需要釜底抽薪,破其根源。

道家先祖曾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力散而懈怠,不如專心一處,好比這城市建設,所有政府官員把目光集中一點,層層監管也更為便利,即不用影響民生,又可建設成績,更可以杜絕貪腐,豈不是三全其美?”

老道士說的是很激動,而且辦法……還真的不錯。

很多大城市的‘建設’,都是他們貪腐的重要目標,換一界領導,扒一次地皮,明明油還沒幹的路,就再被修整一次,而其他偏遠所在,那路麵卻幾十年無人問津。

如果一點點的幹,雖然政績不會那麼好看,但卻是實打實的對百姓有利,城市隻會被建設的更好。

但……

乞兒很無語的搖了搖頭。

從春秋時期開始,道家就擁有最完備的理論,但卻是最不受人待見的。

一是不會看眼色,二是根本不懂為官為帝之道。

道家思想,隻可借鑒,卻用處不大。

官場,如一潭渾水,道家思想,卻總想一竿子插到底部,把所有事情都解決了,但卻根本不考慮是否太深,杆子會掉進去再也出不來,或者打死裏麵遊來遊去的小魚。

這也是那位老子一生未得重用的個根本。

而最主要的,他們總是喜歡高高在上,仿佛要比帝王都高一頭,教導別人應該如何做一樣,就不像那些和尚,沒事打打禪機。

猜懂了作對了,便會想起我的功勞,至於做錯了……那隻能是猜錯了,誤解了我的意思。

多好,兩頭堵!

皇帝永遠不缺老師,更不允許指手畫腳的人,所以曆來混的好的道人,其實都是聰明活泛的家夥。

那就是不出‘判斷題’,而是出‘選擇題’。

就像諸葛亮,他從來都是弄出幾條計策讓人選,然後還說個‘上中下三策’,還不是讓人選‘上策’?

有時還弄個錦囊,可打可不打開,可用可不用,這是選擇。

統治者沒有了心裏陰影和負擔,才能混的好。

做官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永遠把‘拍板’這個動作,留給上位者。

趙局臉色有些不好看了。

不合時宜的語言,從不合時宜的人嘴裏麵說出來,又出現在這不合時宜的地方,他能不上火?

換做旁人,他都拍桌子走人了。

可是這位老道士還真有點惹不起,隻能尷尬一笑,說道:“聽道長之言,頓有茅塞頓開之感,如若他日有次機會,定當謹記道長的良策。”

老道士聽完了果然很開心,牛氣哄哄的再次坐了下來,摸著下巴上的胡須,便不再說話了。

畢竟……言多必失嘛,隻要留下一點好印象,以後還能循序漸進,不著急,時間多著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