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6日,天璣科技收款人機交互虛擬現實頭盔進入全球發售,首批投放市場的十萬台設備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裏售罄,其中有五萬台是在華夏地區進行的發售。
林奕的天階科技作為阻擊須彌幻境在國內影響力的先頭企業,自然也在發售開始之時就搶購了六台設備準備進行拆機研究。但是逆向工程似乎隻對普通的工業產品有用,對於“須彌幻境”這種超前的電子產品來說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首先有兩點問題他們沒辦法解決,那就是即使他們知道須彌幻境的原理是什麼,但他們根本不知道他們是如何把這些遠離變成現實的。
林奕放下手中已經把完全拆分的零件,眉頭緊緊的皺起。在他的身邊站著同樣皺著眉頭的十幾位相關行業的專家,他們甚至都沒有林奕看出來的問題多,更逞論是思考如何解決他們對意識的抓取與讀取。
工作台上的零件很簡單,和電腦構造很相似的幾張顯卡以及擴容了的內核CPU,然後是一塊被鈦合金完全封死的約莫5公分的正方體,其他的硬件他們都能分析出具體的功能作用,唯獨這個正方體的功能他們無從得知。
“要不拆拆看?”其中一個研究院試探的說道,顯然,連他自己都不確定這種方式成功的幾率是多少。
且不說這種致密的電路元件是否經得起切割與高溫的考驗,連他們都能想都利用逆向工程對產品進行拆解,天璣科技的那些人又怎麼會想不到呢?
他們既然都已經選擇用鈦合金全封閉的對該模塊進行保密處理了,又怎麼會想不到競爭企業會在運用逆向工程的時候對其進行強製破拆呢?
“硬件應該隻是載體,我們華夏不是也進行過人機交互嗎?雖然隻是簡單的命令下達與識別,但是其中對腦電波的獲取與識別方式應該不會有太大區別。”另外一名計算機專業的研究院說道,當計算機學的更加深入之後,他們對於硬件的看重程度反而不如對程序的重視度。
“肯定是以硬件為基礎的,我覺得我們首先要解決的還是硬件的問題。”其他研究院接續道。
爭辯在這時開始,原本因為毫無頭緒而沉默的研究員們這時再次恢複了他們進行學術討論時激動的模樣,林奕甚至覺得如果他們的身體素質好一些的話,可能會直接對自己的同僚動手。
“好了好了,靜一下靜一下!”林奕有些無奈的製止。
可是正在激動時分的研究員們哪裏會有人聽他本就不大的喊聲呢?
林奕皺著的眉頭更緊了。
“我說!靜一下!”
這一聲喊不可謂不大聲,不僅研究室內的所有人都能清晰聽得到,就連在門外站崗的安全人員都被這一聲大喊驚嚇的衝進了研究室。
林奕的臉色很冷,他能夠感受到這些人看著他的異樣目光,那些目光裏最多的是不屑,是對他年輕的不屑,是對他這個領導的不屑。
也對,在這些平均年紀已經42歲的研究員隊伍裏,很多人都是享受國家津貼的院士,有些人甚至拿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可是他們這群被國家禮遇的專家學者,現在卻要對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低頭,甚至是聽從這名年輕人的指揮,他們心底肯定是有些不服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