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所以我們要遠行(2 / 3)

不得不承認的是,旅行已經變成了一個耗費體力的奧運會項目,打包衣物、鞋子已經夠你受的了,而打包攝影器材絕對是個噩夢。多次慘痛的教訓之後才發現:一個靠譜的攝影旅行箱才是王道。這裏推薦幾款多功能實用箱包,可以幫你解除攜器材出行的後顧之憂。

鱷魚湖畔的獅群

作者: 非洲的青山(陳見星)

出版社: 光明日報出版社

這是一個執著的男人用文字和鏡頭記錄下的殘酷卻不失溫情的獅群故事。在坦桑尼亞的這些年中,作者一直與生活在鱷魚湖畔的曼澤獅群和平相處。這群美麗而冷酷的“大貓”在此地繁衍、成長、殺戮、死亡……作者以文字和圖片,記錄了曼澤獅群從興盛到瓦解再到稱霸一方的過程。他對非洲和獅子的興趣起源於兒時觀看CCTV的《動物世界》,而機緣巧合的是,今年4月他為CCTV在塞倫蓋蒂國家公園拍攝的角馬大遷徙擔任現場解說。他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拉近人類與野生獅子的距離,拯救和保護賽盧斯的獅子群,維護大自然本來的秩序。

再會,老北京

作者: [美]邁克爾·麥爾

譯者: 何雨珈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1962年的北京被定義為“史上最大的鄉村”。邁克爾與《尋路中國》作者海斯勒那樣,都是90年代來中國的誌願者,他用犀利的雙眼認識這個城市,見證十年間北京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或許它的改變可以用這個小插曲來說明:幾年前我看到一個充滿樂觀意味的橫幅,掛在一棟老樓的拆遷現場,上寫:再現古都。一天晚上,不知道誰悄悄地將第二個字的左半部分去掉,所以橫幅變成了:再見古都。”大陸版相較於台灣版《消失的老北京》略有刪節。

毫無目的去一次遠方

作者: 內陸飛魚

出版社: 江蘇文藝出版社

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被賦予意義,比如旅行、遠方。“如果在路上念叨旅行的意義,你又如何忘掉自己?”作者說,最好的旅行是毫無目的,隻為去一次遠方。一切事情都不值得動腦筋,也不必思考太遠的問題,累了睡,餓了吃,高興就大笑,怒了就爆發。選擇以這樣的方式去一次遠方,選擇一無所有。作者內陸飛魚在《南都娛樂周刊》、網易、騰訊等多家媒體開設特約專欄。血液中流淌流浪的基因,不定期出走。

本能

作者: 貝爾·格裏爾斯

譯者: 劉屈雯曦

出版社: 同心出版社

這其實是一本成功學心理學方麵的著作,由探索頻道《荒野求生》主持人貝爾·格裏爾斯所著。他從自己豐富的戶外冒險經曆中提煉出人類最需要的一種激勵因素:本能,並以戶外環境為例提示你如何激發潛能。

■你是如何想到寫這本書的呢?

貝爾:我一直想寫本書與我的觀眾朋友們分享一下我的人生經驗,我覺得它不光適用於探險,也適合生活的方方麵麵。

■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能用到本能嗎?

貝爾:在SAS第二十一團服役期間,我曾受過特種部隊訓練,非常相信自己的本能,我發現每到關鍵時刻它都很管用。但生活又與荒野求生何其相似:我們需要的就是那種勇敢和堅持—即便身處地獄,也要笑對風雨,永不言棄。

■怎樣才能把人的本能激發出來呢?

貝爾:首先你得向大自然學習。自然是一門古老的世界性語言,一旦你浸入其中便能不學而會。這些技能和經驗深深地植根於我們的潛意識當中,能使我們在蠻荒之中免於饑餓和恐慌。我建議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每年最好能進行一次遠足,看一次日出,與自然進行對話交流。

其次,你需要反複練習你的技能。這種練習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將過程視覺化,學會在頭腦中將任務以慢動作完美地練習。一旦你真正麵臨挑戰的時候,你的大腦就好像已經經曆過很多次類似的挑戰了。

最後,你一定要學會臨危不亂。千萬不要一遇危險就驚慌失措,六神無主,其實危機時刻往往是引爆本能的最佳時刻。危機時刻很少會超過24小時,但是,正是你在這短短24小時之內的反應和行動就能決定整個事件的形勢和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