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粒去了,還以為霖哥誇張,沒想到店員確實對他無話不說,無事不談,稍不順心,就大發脾氣。
這怎麼行,太任性了,怎麼管理的。
人都這麼嬌氣,隨便大街找人,一劃拉大片。
霖哥隻得苦笑,周姐與靈花的零售店,兩人都是本份人,不用管理,自覺打掃,自覺清理,完全把店當成自家店。
新店招聘都是新人,都與他年齡相仿,哥哥妹妹叫,聽得人酥麻。
平時請假有事,家常便飯。雞毛蒜皮一大堆,不少還跟女人有關,他也不能多說什麼。
勞動法他懂,自己吃過那虧,所以別人一說這法那法,馬上就嘴軟。
要不,怎麼求助米粒。
好了,不用你管,隻要把庫房的事弄好,按時按點給客戶發貨,不要耽誤,店裏的人,幫你收拾。
庫房總共雇傭兩個年輕小夥子,比霖哥小點,人還算實誠,幹活也賣力。
霖哥每天把進出貨單審核一遍,反複清點貨品數量,不斷叮囑路上要小心,對客戶態度要和藹可親,不得有任何爭執。
每次都不厭其煩,聽得兩個年輕人上火。
在家裏聽父母叨叨,沒想到上班賺錢,又聽這半婆娘叨叨。說得生氣,就頂幾句。
霖哥也不急,他也急,也想把事做快點,但明白一條道理,凡事急性之人,最終難成大業。
這就跟做買賣一樣,誰都想一夜暴富,以為開家店,擺上貨,就等月底數錢。
完全不是那回事,你要全心投入,貨品質量如何,運輸途中萬一出意外怎麼辦?遇到客戶退貨,如何應對?
這些事,都要親力親為,別人不給你操那心。
打工的把老板交待的活做完,其它事與已無關,就算你的貨物被偷被搶,那也跟他們沒關心。途中出意外,也與他無關。貨品質量,更與他沒關心,愛退貨就退。
這些還不夠,隨著成衣店生意變好,周圍如雨後春筍,一夜之間冒出不少家同樣打著批發開業的店鋪,手法多樣,竭盡所能,全力比拚。
從銷售員技巧,到價格戰,到最後開始玩各種促銷手段,無所不用其及。
現代有一部紀錄片叫《誰在引導我們消費》,揭露人們膨脹的購物欲,是現代社會的產物。
他們使用以下三種方式,對消費者進行潛意識消費灌輸,成為最商家之精典。
一種叫“淘汰式消費”。廠家故意生產容易損壞的商品,燈泡從2500小時降到1000小時。還有一種產品叫計劃式報廢。打印機墨盒,廠家安裝一個計數器,提醒墨水用完,讓你買一新的,實際清零後,還可以用三倍壽命。
還有叫有序製造不滿情緒。汽車技術基本成熟,但廠家宣傳一定要關注引擎和可靠性,隻有新款車才有這種不斷進步的能力。
第二種就是“售賣恐懼”。什麼60%suv車死於汽車事故;某種飲料裏有保證人體健康物質,可以治癌症。
第三種就是兒童衝動消費。如什麼限時消費、信用卡消費等等。
霖哥不懂,也沒看過那部影片。
他隻知道要想到競爭中取勝,隻有一種方法:別人用什麼手段,咱就用得比他還狠,還霸氣。
你降價,我也降;你玩銷售分數,我也玩;你打廣告,我也打;你上街發廣告,我也發;你搞vip,我也搞。
對此米粒也無可奈何,她說要回家,不玩了,太鬧心。這種玩法,最後就是兩壞俱傷。
霖哥說,你別急,看我給他玩得陰招。
米粒說,你可別弄出事,咱們畢竟是正經生意,別因小失大。
幾天後,市場出現謠言,說要查處山寨貨,對假冒偽劣產品進行收繳,所有質量差、問題產品、無貼牌、無經營產地等,都要進入沒收。
霖哥是出了名喜歡玩是非,早在服裝市場出名,大家一致認為,又是這小子弄鬼,可又擔心不會不是真的。
大家驚慌失措半月有餘,一切風平浪靜,這才緩一口氣。
所有人又把那些進的假冒偽劣,重新擺回店麵,又開始大量降價促銷。
米粒還在琢磨,這周霖在玩什麼,捕風捉影,三十六計?
這時候,霖哥卻站出來,在店麵上貼出“堅持支持消費法,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有假冒產品退貨,一個月有效。
這招數果然靈驗,在大家還琢磨,消費者會不會吃這一套,已經看到米粒成衣店,開始人滿為患,生意興隆。
其它店鋪不信邪,是好牌子就必然貴,總有喜歡便宜貨。
同樣的錢,買個仿真貨,雖然不是真絲,看得象真絲,幾塊錢一件;
看的象毛料,雖然穿不長時間,也算過一把人前虛榮癮。
米粒店的舉動卻引起相關媒體的傳播,從開始人傳人,到後來媒體報道,隻用不到十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