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寧王的傳說(1 / 2)

說起寧王蘇護的傳奇,那可真是比什麼故事都精彩。

後來經過國相爹娘等人的複述,她也對當年的事有了更深的了解。

十年前的廢帝行動,孫氏一族隕落,蘇姓一族便是四個策劃廢帝的家族之一。

而蘇護,當年不過比哥哥年長一歲,卻已聰穎過人。

戰爭過後,九司分化嚴重,奔相為唯一的帝位忙著爭權奪勢,罔顧民生。

其時以蘇護父子為主的能人出麵遊說平衡各方勢力,加之民間因隅國內戰不斷,弄至民不聊生的境地,一些俠士組成暗殺團,專殺九司金字塔頂端的統治階層,最為轟動的便是辛族家主樊王辛符被殺事件。

蘇護以此為契機,提出九司共執政權,暫不立新帝,先管好內政安定民心為首要。

至此,隅國一直沒有新帝,隻有九司共執政權。在諸多大國小國裏,這還是第一例。

不過,因蘇護提出並執行的新政成效良好,隅國國力愈見強盛,而且由八位最高決策人製定方針,有效防止了個人的獨斷專橫,不必要的錯誤也減少了很多。

不過在孟如是看來,這種表麵的和諧存在太多不穩定因素了。曆史總喜歡重複上演,正如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八個政權共存?

始終有個期限。

誰不想一人獨享天下?

穿透枝葉外的天,繁星依然閃爍。

孟如是看著那些遙不可及的天外之光,陷入沉思。

天下,誘惑力極大的兩個字,蘇護這般的人上人,必然也是誌在必得的吧。

雖說孫氏的王朝被推翻跟蘇氏脫不了幹係,但孟如是卻從沒恨過蘇護父子,最多也隻是有些不甘、有些不舒心。

畢竟當時的王朝的確腐敗至極,隅國已是陷入一種膏肓的病態。當日的前寧王不出手,也會有九司另外的王出手,如果她也是九司的人,想必也會對這樣沒救的王朝出手。

說她無情也好,說她吃裏扒外也好,皇宮裏真正在乎她的隻有哥哥淑妃跟那幾個親近的下人,其餘的不是陌路人就是魔鬼,生在宮牆內,隻怕還沒有哪位公主皇子活得像她一樣落魄淒慘。

明明親生父母一個是天子,一個是後宮之主,她本享有最好的對待。

奈何得到的,隻是殘忍的所謂血脈親情,是冷漠,還是冷漠。

打罵,起碼證明還有人關心,隻有寒徹心底的無視、漠然,足以擊潰一個人內心的希冀。

孟如是不知道自己是什麼時候睡過去了,隻知道醒來的時候,天已經亮了。

沒敢多做耽擱,她快馬趕路,竟不到兩個時辰就到了東溪的主城。

這兒,也就是寧王府的所在地,整個隅國最繁華的都城之一。

她不能耽誤時間,她必須在最快的時間內帶走哥哥。

不然,讓他在昭姬身邊多呆一秒,她對自己的信心便減一分。

曾預想過東溪的盛況,雖知景象與臨鄴大有不同,卻不想竟是天與地的差別。

這街道見首不見尾,街道也是比臨鄴寬了兩倍有餘。

這兒商鋪林立,攤販更是多如牛毛,往來的商人、旅人、居民竟將整個街道塞得滿滿的。

孟如是遠遠眺望街道的一角,隻見一座磅礴的建築映入眼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