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長江三峽簡介(1 / 2)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長江三峽》為叢書之一,係統全麵介紹了長江三峽相關曆史知識。

滾滾長江,雄踞中國江河之首,滿載著四季浪歌,永不停息地奔向東海,成為孕育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搖籃。它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沱沱河起步,納百川千流,穿崇山峻嶺,氣勢磅礴,奔騰澎湃,浩浩蕩蕩,自西向東,橫貫中國腹地,全長6300餘千米。在流經四川盆地東緣的渝鄂交界處時,長江以穿山之力、破嶺之功,奪路奔流,衝擊著陡崖峭壁,石灰岩的“骨骼”被江流雕塑成崚磳詭異、氣象萬千的傑作,從而形成了壯麗雄奇、舉世無雙的大峽穀——長江三峽,這是長江風光的精華,神州山水的瑰寶,是萬裏長江上一段最為奇秀壯觀、最為攝人心魄的風景。長江,中華之魂魄;三峽,長江之精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數億年的天地造化,成就了三峽獨步天下的立體天然山水畫廊。這裏山勢雄奇險峻,江流奔騰湍急,夾岸峰插雲天,古往今來,閃爍著迷人的光彩,成為聞名遐邇的遊覽勝地。

長江三峽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穀的總稱。它位於長江上遊,西起重慶奉節縣白帝城,東迄湖北省宜昌市南津關,自白帝城至大溪鎮稱瞿塘峽,巫山大寧河口至巴東官渡口稱巫峽,秭歸的香溪至南津關稱西陵峽,臨峽之間有大寧河寬穀和香溪寬穀相隔,全長約192千米。自古以來,瞿塘峽以“雄”名世,雄偉壯觀;巫峽以“秀”見長,幽深秀麗;西陵峽以“險”著稱,灘多險峻,而三段峽穀中大寧河、神農溪、香溪等支流,神奇而古樸,更為三峽增色不少。

作為集奇山秀水、古跡名勝、古今文化和民俗風情於一線的“黃金水道”,長江三峽首先展現出自然界鬼斧神工的魔力。這裏的江水,白浪滔天,激流翻騰,驚濤拍岸,百折不回;這裏的群峰,峭壁對峙,崔嵬摩天,層巒疊翠,煙籠霧鎖;這裏的叢林,漫山遍野,紅綠相間,錯落有致,富有生機;這裏的奇石,嶙峋崢嶸,千姿百態,似人若物,神秘莫測;這裏的溶洞,奇形怪狀,飛泉吐珠,雲霧繚繞,詭異深邃……大山大水大溝壑大峽穀,朝雲暮雨煙霧渺渺,自然生態的所有美的形態和質感,都在三峽這裏得到完美的呈現。大自然把所有雄奇的力量都糾合在這裏,把所有瑰麗的色彩都附在這裏,完成了一章最完美最奇異的詩篇。

長江三峽之美,最直觀地表現在山水的起承轉合之間,給人以蕩氣回腸之感。北魏酈道元在其地理學名著《水經注》中描述了三峽的秀麗:“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穀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東晉袁山鬆在《宜都山川記》中也讚詠三峽的壯景:“常聞峽中水疾,書記及口傳悉以臨懼相戒,曾無稱有山水之美也。及餘來踐躋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聞之不如親見矣。其疊崿秀峰,奇構異形,固難以辭敘。林木蕭森,離離蔚蔚,乃在霞氣之表。仰矚俯映,彌習彌佳,流連信宿,不覺忘返。目所履曆,未嚐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觀,山水有靈,亦當驚知己於千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