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企業現代成本管理的思考
工作研究
作者:楊眉
摘要:本文分析了現代成本管理的內涵、框架,並以船舶製造業為案例,對其價值鏈、成本動因及戰略定位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現代成本管理 戰略 價值鏈
1世紀的企業化管理應該是現代化、流程化的管理模式,這就要求我們依賴先進的現代化管理手段作保障,對於企業財務而言,現代成本管理是實現現代化管理的基礎和前提。
一、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的內涵
現代成本管理是一種戰略成本管理。企業戰略管理是運用戰略對整個企業進行管理的方法,是將企業日常業務決策同長期計劃決策相結合,並形成一係列經營管理業務。現代社會競爭的激烈,要求企業必須強化戰略意識,進行戰略思維和戰略管理。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把眼光局限在單純降低成本上,節約作為一種手段是不容置疑的,但事實上在企業采用不同的競爭戰略的情況下,當以保證企業產品的差異化為重點時,可以適當提高成本,同樣能達到取得競爭優勢的目的。這也是現代成本管理不同於傳統成本管理之處。
二、現代企業成本管理基本框架
(一)價值鏈分析
每一種最終產品從其最初的原材料投入至到達最終消費者手中,要經過無數個相互聯係的作業環節,這是作業鏈。作業鏈既是一種產品的生產過程,同時又是一種價值形成和增值的過程,從而形成競爭戰略競爭上的價值鏈。
進行企業價值鏈分析,可以確定單元價值鏈上的成本與效益。價值鏈一般按行業構成,相關行業之間有交叉價值鏈。任何一個企業均處於某行業價值鏈中的某一段,企業內部可分解為許多單元價值鏈。每個價值鏈既會產生價值,同時也要消耗資源。如果企業價值鏈上的所有活動的累計總成本小於競爭對手時,就具有了戰略成本優勢。在戰略成本管理中,企業往往突破企業自身價值鏈,把企業置身於行業價值鏈中,以取得成本優勢。
在行業中往往存在生產同類產品的競爭者。競爭對手的價值鏈和本企業價值鏈在行業價值鏈中處於平行位置。通過對競爭對手價值鏈的分析,測算出競爭對手的成本並與之進行比較,根據企業的不同戰略,確定相適應的策略爭取成本優勢。
(二)成本動因分析
作業影響成本,動因影響作業,因此動因是引起成本發生的根本原因。成本動因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微觀層次的與企業的具體生產作業相關的成本動因,如物耗、作業量等;二是戰略層次上的成本動因,如規模、技術多樣性質量管理等。成本動因分析超出了傳統成本分析的狹隘範圍,如企業內部、責任中心等,以及少量因素,如產量、產品製造成本要素等,而代之以更寬廣、與戰略相結合的方式來分析成本。戰略成本動因對成本的影響比重比較大,從戰略成本動因來考慮成本管理,可以控製住企業日常經營中的大量潛在的成本問題。戰略成本動因又可分為結構性成本動因和執行性成本動因兩類。
(三)戰略定位分析
戰略分析是戰略管理的重要環節,戰略分析即通過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組織的內外環境,包括組織診斷和環境分析兩個部分。企業的戰略體係從內容結構上來看,可以劃分為公司戰略、競爭業務戰略和職能戰略。
三、船舶製造業企業現代成本管理分析
我國造船企業主要分布在三大沿海區域,特別是以滬、蘇、浙為主導的長三角洲地區、以廣州為主導的珠三角洲地區以及渤海灣地區。近年來,船舶製造行業受全球經濟下滑、航運市場持續低迷的影響,新承接船舶訂單大幅下降,手持訂單持續萎縮,市場預期船價還會繼續下滑,而人民幣升值、鋼材價格波動、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使造船成本不斷上升,企業盈利能力受雙向擠壓而不斷減弱。麵對嚴峻的國內外形勢,要想在市場中保持競爭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獲得相對成本優勢,因此,戰略成本管理成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與保障。
(一)企業內部作業分析
船舶製造企業的上遊企業是船舶配套廠和原材料廠等供應商以及船級社、設計所等,下遊企業是船東。
從上遊來看,原材料占造船成本的70-75%,原材料中主要是鋼材和船用設備。因此,鋼材及船用配套設備是成本控製的重點。從下遊來看,向船東按時、按質提供船舶產品是核心,如何綜合平衡成本、質量和交船周期三者的關係是成本控製的關鍵。成本控製應采取的措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