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冰此時已經身處一軍帳之中了,靜坐默默思考未來的路,旁邊是依然熟睡的皇弟?劉協!?按說這個皇弟未來是應當成為皇帝的!!而現在也隻是九歲的孩童罷了,悉心調教也許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也未嚐不可!!但是如今最嚴峻的是麵對董卓!!傀儡??自己會甘當傀儡?一切好像還沒有曆史上那麼壞!劉冰的嘴角不禁微微上揚。。
董卓,字仲穎。中平元年(184年),黃巾之亂爆發。
六月,北中郎將盧植被朝廷罷免後,改拜董卓為東中郎將,接管冀州戰區事務。董卓放棄圍攻張角據守的廣宗縣,而率主力北上攻打張寶據守的下曲陽縣,圍攻兩月餘不克。
八月三日,朝廷令左中郎將皇甫嵩北上冀州,董卓被罷免至廷尉受審,判“減死罪一等”。
十二月二十九日,大赦天下,董卓獲得赦免。
本年冬,涼州發生叛亂,北宮伯玉、李文侯、韓遂、邊章等人以“討伐宦官”為名,進犯三輔。
中平二年(185年)三月,朝廷令左車騎將軍皇甫嵩領軍出征,董卓拜中郎將為副。
七月,皇甫嵩因作戰不利而被罷免。
八月,朝廷拜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接管三輔軍區事務,執金吾袁滂為副。董卓為破虜將軍、周慎為蕩寇將軍。政府軍與叛軍在美陽縣對峙,張溫、董卓初戰不利。中平五年(188年),涼州叛軍重新攻入右扶風,圍攻陳倉縣城。十一月,朝廷拜皇甫嵩為左將軍,董卓拜前將軍為副,各率兩萬人救援陳倉。
董卓向皇甫嵩建議急速進軍,皇甫嵩認為:“陳倉縣城防備堅固,涼州叛軍必然無法攻克,我軍隻要按兵不動,以逸待勞即可取得全勝。”於是不聽從董卓的建議。
朝廷征董卓為少府(九卿之一,在雒陽供職),董卓不肯受命,上書推辭:“我下屬的湟中義從、匈奴士兵都來攔住我的車,苦求我不要拋棄他們,我製止不了他們,隻能留下來寬慰他們,如果有情況有變我再向朝廷彙報。”朝廷也無可奈何,十分擔憂。
次年(189年)春二月,涼州叛軍圍攻陳倉縣城達八十餘日不克,疲敝而退。皇甫嵩下令追擊,董卓勸阻,認為“窮寇勿追,歸眾勿迫”,皇甫嵩則認為:“叛軍是喪失鬥誌的疲師,而不是歸眾、窮寇”。隨後,皇甫嵩讓董卓負責殿後,自己率軍追擊,連戰連勝,斬首萬餘級,叛軍首領王國逃走後不久病死。董卓因此非常忌恨皇甫嵩。靈帝得了重病,下詔拜董卓為並州牧,其下屬軍隊轉交給皇甫嵩。這是當時天下第四個州牧,可見地位崇高,董卓接受任命,但是不肯交出軍隊,上書辯解道:“我掌兵十年,士兵上下和我關係太好了,都要為我賣命,我乞求帶這幫士兵去並州,效力邊垂”。
皇甫酈勸說從父皇甫嵩趁機除掉董卓,皇甫嵩不從,隻是將董卓不肯交出兵權的事上奏朝廷。於是,靈帝下詔責備董卓,董卓對皇甫嵩又更加怨恨。
最終,董卓帶了五千人向並州出發,但是停留在河東郡就不走了,董卓是想觀察雒陽局勢。
四月,靈帝駕崩。大將軍何進掌權,與司隸校尉袁紹合謀誅殺宦官。而何太後不肯下詔,於是何進、袁紹私招董卓領兵進京,以此逼迫何太後。董卓得知,立即動身。同時,董卓上書彈劾中常侍張讓等人。
但是不久後何進又反悔,派諫議大夫種劭勸阻董卓進京。種劭在黽池見到董卓,要求董卓返回河東郡去討伐流亡匈奴單於於夫羅,董卓不從,繼續上書辯解,並進入河南尹。迫於董卓進軍的壓力,何太後終於同意下詔罷免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