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夕陽籠罩,整個雒陽城被包裹著,宛如稀世的珍寶,巍峨的宮牆泛著柔和的紅光,漆紅的木門已被打開,早已準備好的羽林衛士矗立兩旁!!虎賁中朗將袁術靜立一旁默默注視前行的鑾駕“大丈夫當如斯”的豪情像野草一般在心底生長!!
雒陽皇宮分為兩大區,南宮和北宮,南宮的玄武門與北宮的朱雀門經複道相連,南宮朱雀門作為皇宮的南正門與平城門相通而直達城外。由於皇帝出人多經朱雀門,故此門最為尊貴,建築也格外巍峨壯觀,遠在四十五裏外的偃師遙望朱雀門闕,其上宛然與天相接,堪稱東漢洛陽之奇觀。
南宮是皇帝及群僚朝賀議政的地方。建築布局整齊有序,宮殿樓閣鱗次櫛比。主體宮殿坐落在南北中軸線上,自北而南依次為:司馬門、端門、卻非門、卻非殿、章華門、崇德殿、中德殿、千秋萬歲殿和平朔殿。
中軸線東西側各有兩排對稱的宮殿建築。西側兩排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東排為鴻德門、明光殿、宣室殿、承福殿、嘉德門、嘉德殿、玉堂殿、宣德殿、建德殿;西排為雲台殿、顯親殿、含章殿、楊安殿、雲台、蘭台、阿閣、長秋宮、西宮。
東側兩排,西排為金馬殿、銅馬殿、敬法殿、章德殿、樂成門、樂成殿、溫德殿和東宮;東排為侍中廬、清涼殿、鳳凰殿、黃龍殿、壽安殿、竹殿、承風殿和東觀。
中軸線兩側的四排宮殿與中軸線平行,使中軸線上的建築更加突出和威嚴。這南北五排建築若按與中軸線直交的橫向排列,又可分為八排。這樣,每座宮殿建築的前後左右都有直道與其他宮殿相通。因此俯視南宮地麵,會看到一個格子形的布局,突出地表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規整、對稱的藝術風格。
北宮是南宮的拓展,東漢以前就有。但漢代以前的呂不韋北宮建築簡陋,規模較小,因而史書鮮有記載。漢明帝永平三年(60年),“整北宮及諸官府”,永平七年“冬10月,北宮成”。
北宮主要是皇帝及妃嬪寢居的宮城,地位比南宮更加重要,因而建築極盡豪華氣派。章帝時有個叫梁鴻的文士,一次與妻子孟光路過洛陽,看到都城宮殿壯麗宏偉的情形,又想到服役人們所受的痛苦和無休止的繁重勞動,對勞動人民產生了非常同情的心理,於是就寫了一首《五噫歌》。歌詞說:“陟彼北邙兮,噫!顧瞻帝京兮,噫!宮闕崔嵬兮,噫!民之劬勞兮,噫!遼遼未央兮,噫!”歌詞最後向統治階級發出了強烈的質問,這樣繁重的勞役何時才能結束?《五噫歌》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象,對統治階級進行了辛辣的諷刺。章帝看後下令捉拿梁鴻,梁鴻從此改名換姓,東逃齊魯,隱居起來了。
北宮的宮殿少於南宮,建築也沒有南宮的規整和對稱。坐落在中軸線上的建築依次為:溫飭殿、安福殿、和歡殿、德陽門、德陽殿、宣明殿、朔平署、平洪殿。中軸線西隻有半排建築,自南而北分別是:崇德殿、崇政殿、永樂宮。崇德殿南有兩門,東金商、西神虎。兩門南麵有兩觀,東增喜觀、西白虎觀。中軸線東有兩排建築,自南而北分別依次是:西為天祿殿、章台殿、含德殿、壽安殿、章德殿。東為永寧殿、迎春殿、延休殿、安昌殿、景福殿和永安宮。
有一個很關鍵的宮殿是德陽殿!德陽殿是北宮正殿,殿前有德陽門。德陽殿與德陽門之間有東閣和西閣,德陽殿是明帝修建北宮時修建的。當時由於鍾離意諫阻而緩建,後來鍾離意出任魯國相後才繼續建成的。德陽殿是北宮內規模最大的建築,建製頗似西漢末年未央宮前殿,在東都宏偉建築中壯麗莫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