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是興奮的劉辯從思緒中漸漸清醒過來,楞是被眼前的景象給嚇到了,隻見對麵一位姿容姣好的少女,雙手撐住捧著秀氣的腦袋,目光呆滯的望著自己?更恐怖的是流著哈喇子。。很是無奈的將手在少女眼前晃動,“嗨,回神啦!想什麼呢這麼入迷”。良久,“啊啊、哦哦”一臉局促的慌忙整理自己的頭發,滿是羞澀。劉辯頗感頭大,看著像是做錯事的唐姬,不由的心生愛憐,自己的女兒怕是也是這般呢,自己這是要“養成?”滿是無語,但其實劉辯真的很喜歡和唐姬在一起的感覺,輕鬆,沒有外界的壓力,自己麵對外麵要極力的掩飾自己其實不是這個時代的人,自己真的需要一個可以透漏心聲的人。。
雖然自己是後來人,但其實對這個時代知之甚少,且不論朝廷的各個官員是誰,就連最基礎的漢字,現在也恐怕認不完整!!一切需要重頭開始,自己也僅僅是知道未來的大勢,但是那些大勢卻是因為沒有自己的存在的情況下。。
天色漸晚,按照劉辯的估算也應當是十點多了吧,但是現在卻有一個很尷尬的問題,自己和唐姬名義上的妃子共處一室,且不論她才不過十四!自己特麼也才十四!!不想早逝的話還是自重一點好!“唐姬,天色已經很晚了”“陛下,妾身服侍您就寢吧”“……”“你不回你自己的寢宮?”“陛下,臣妾自打進宮就在這裏了”“……”最後很無奈的,劉辯妥協了,當然也僅限於同床而眠,劃床分睡。。心中難免異樣!不過一想到東漢的皇帝幾乎沒有活過四十的,又不禁冷汗涔涔。。
早上天不亮就被俏佳人給搖醒了,說是要早朝!!!迷迷糊糊中恍然驚醒,自己已不是在二十一世紀了。隨即跟著唐姬一路轉側室,洗漱!用柳條漱口,用不知名的香料洗頭,詢問唐姬說是名叫“茵樨香”,旋即跟著唐姬轉過屏風,唐姬為劉辯穿繁瑣的天子冕服,分內襯和外衣,劉辯麻木的伸手,或者轉身,感覺自己就像是個木偶一般,古老的銅鏡映出清秀的麵龐,威嚴的冕服盡顯尊貴!
漢朝的冠服製度,大都承襲秦製。直至東漢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備的規定。漢為土德。土德尚黑。因此漢朝彰顯國家標誌(如:旗幟、朝服等)的顏色就是黑色。所以漢朝帝王朝服以黑色為主。秦漢皇帝服飾秦漢時期,仍遵循古代帝王臣僚參加重大祭祀典禮時戴冕冠之規章不改。冕冠其製為:綖板長一尺二寸,寬七寸,前圓後方,冠表塗黑色,裏用紅、綠二色。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衣纁裳組成,中單素紗,紅羅襞積,革帶佩玉,大帶素表朱裏,兩邊圍綠,上朱錦,下綠錦,大綬有黃、白、赤、玄、縹、綠六彩,小綬有白、玄、綠三色;三玉環,黑組綬,白玉雙佩,佩劍,朱襪,赤九、赤舄,組成一套完整的服飾。據漢朝製度規定:皇帝冕冠用十二旒,質為白玉,衣裳十二章;三公諸侯七旒,質為青玉,衣裳九章;卿大夫五旒,質為黑玉,衣裳七章;通天冠為皇帝的常服,其衣為深衣製。秦漢帝王的服飾是沿襲戰國時期的冕服,它成為中國曆史上傳統帝王的典型帝服,直到明代
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參加祭祀典禮時所戴禮冠,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冕冠的頂部,有一塊前圓後方的長方形冕板,冕板前後垂有“冕旒”。冕旒依數量及質料的不同,是區分貴賤尊卑的重要標誌。漢代規定,皇帝冕冠為十二旒(即十二排),為玉製。冕冠的顏色,以黑為主。冕冠兩側,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與發髻拴結,並在笄的兩側係上絲帶,在頜下係結。在絲帶上的兩耳處,還各垂一顆珠玉,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內,隻是係掛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聽信讒言。後世的“允耳不聞”一語,即由此而來。按規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繪有章紋。此外還有蔽膝、佩綬、赤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