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日常後勤工作寓於校園文化建設中
節約型學校建設
作者:易燕
學校後勤工作的終極目標在於營造良好校園文化環境與氛圍,在於創建整潔優美、文明健康、融洽和諧、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校園文化,促進師生競爭向上,求真向善,達到陶冶師生情操,健全師生人格,提升師生素質之目的,使全體師生在“潤雨細無聲”中得到完善與提升。
1 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探析
良好校園文化建設有利於陶冶師生的良好品行與高雅情操優美的校園環境有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之效。走進鄖縣白桑一貫製學校,你會看到寓意深刻的校園布局、求真求善的辦學理念、美觀科學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設施、優美整潔的校園環境、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這些已經成為該校豐富的教育資源。學生在校園內的學習、生活等行為習慣表現出自信、健康、快樂、向上、質疑、探究等良好特征,學生始終能自覺地把學校、教師的教育要求內化為個體需要,培育正確的行為習慣。學生自覺愛護校園環境,從不亂丟紙屑雜物和亂塗亂畫;自覺愛護校園的一草一木,自覺地利用課餘時間在校園內清除雜草、修剪花木、清潔衛生等。善待花草,愛護大自然的環保意識已在學生心中紮根開花。
良好校園文化建設有利於培養師生的團體意識和協作精神校園文化建設強調以學校集體為單位,注意學校的集體形象。這就要求學生必須處理好個人和集體之間的關係,注意相互間的團結與協作。走入學校,大門口的“想一想、做一做”是學校每周對學生提的德育目標,進入門廳,牆麵上醒目的“鄖縣白桑一貫製學校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映入你的眼簾,花壇邊你會看到“善待花草,珍愛生命”等提示語,實驗室樓梯口有“親,實驗區內,請慢步輕聲”溫馨提示,校園內隨處隨時都在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良好校園文化建設有利於培養師生綜合實踐能力及創新品質以創建文明班集體、文明宿舍等評優活動及各種競賽活動為載體的校園文化對於學生樹立競爭意識、參與精神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它既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又使學生在爭創活動中受到鍛煉,提高競爭能力。校園文化是課堂教學的有益延續和補充,二者相輔相成,互為促進,學校將校園文化建設滲透於學校的美化、淨化、綠化創建及文明班級、十佳標兵、環保小衛士評比等活動中,鼓勵學生拓展與運用在課堂上所學物理、語文、英語等學科知識,自己設計自己動手美化淨化綠化校園,既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能力及創新能力,又開發和發展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寓德育與智育於輕鬆活潑的活動之中。
良好校園文化建設有利於培養師生健康個性和健全心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適應了中小學生精神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克服了對學生人格塑造單一化傾向。讓那些個性特點較突出的學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內容和形式,並在活動中看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從而激發他們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學習態度。
2 學校後勤工作如何有效進行校園文化建設
突出物質文化建設——美化校園環境科學合理的學校布局、具有特色的學校建築、豐富完善的設施設備等,是一種直觀性的校園文化。學校校園建築布局合理,教學區、運動區、師生生活區三區分離,景物育人;辦公室內,有學校發展規劃、工作計劃、崗位職責等內容的牌板;教室裏有學風、班風、標語、學習園地等欄目建設;師生視線所及的牆麵上展示著學校的校風、校訓、教風、學風等。教室外建有多個師生風采等宣傳櫥窗、板報。在校園每一個角落都合理地栽上花草樹木,不同造型的花木盆景點綴通道兩旁,更顯出幽雅別致。白桑一貫製學校盡管是一所老校,但在校園格局布置中處處突出學校的科技教育特色,寓科學性與藝術性於一體。充分利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營造德育的良好環境和氛圍。從本地自然環境和條件出發,在校園內栽花種草,綠化、美化校園,使師生員工受到潛移默化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