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還講起去年的一天,遠在河南商丘的海鳳閣的孫子,打聽到他爺爺當年的部下還活在人世,就來太行山上看望他。一進門,他們就淚流滿麵,喊道:“我們是來看爺爺了……”。父親因戰爭年月長期做情報工作而昏瞎的雙眼,此刻卻已淚雨滂沱!
其實,在太行山上父親自己也常有驚險一刻。一次是在五月反“掃蕩”時,總部機關遭日寇突襲包圍,突圍的隊伍在十字嶺被打散,父親和總部幾個不同單位的人員走在一起相機行動。一天清早,他們從一個背風的山窩裏向嶺上爬去。父親首先走到上端高地,遠遠看見前麵有人,便高喊:“你們是哪部分的?”誰知對方竟是日本鬼子。他們也沒沉住氣,端起機槍就是一陣掃射。子彈打在父親腳前幾十公分的地方,濺起了一道塵土。我父親一扭身,像兔子一樣向一邊的地塄跑去,這塄高有三四米,他想也沒想就縱身跳下去,此時子彈又打在他頭頂的柿子樹上,雨點般落下一片片枝葉。遺憾的是在他身後跟上來的同誌,不是犧牲,就是被俘。
事實上,在那國破家亡的危難時刻,我們黨正是依托“山高林密”的太行山,經過八年戰火的洗禮,不僅挺起了民族的脊梁,而且開拓了大片根據地,聚集起了千軍萬馬。以八路軍129師為例,他們東渡黃河、出師太行時,是9千人,到抗日戰爭結束時,已發展成為近30萬人的雄師勁旅。1945年父親隨劉鄧大軍先後在西、東兩麵下太行,完勝了上黨、平漢兩大戰役。隨之逐鹿中原,挺進大別山,進行了淮海、渡江戰役,最後橫掃大西南。父親常常感慨地說,解放的勝利是太行山上的陵川人吹出來的,因為當時的野戰部隊中,有三分之二的號兵是陵川人。父親也作為中國人民革命戰爭的有功人員,在1956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三級解放勳章。
這一期《家事》的題目是“太行烽煙,軍旅伉儷”,父母親在太行山上的抗日戰爭業績成了節目的亮點。我呢,從小家想到了國家,從戰爭感悟到和平,從“至尊太行”的神奇壯美的景色,看到了戰歌嘹亮,烽煙彌漫的另類太行風貌。我激動了,激動地在今天遊人如織的太行勝境中,吟詠著一首小詩,詩曰:
太行巍煥密林深,勝境奇崛聳至尊。
一憶禦敵烽火卷,長歌壯士鑄功勳。
作者:劉慶慶
地址:城區物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