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來,外祖父堅持學習的習慣從未改變,而且那種刻苦鑽研、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讓我受益無窮。在外祖父剛參加工作的第二年,外祖父的父親因病缺醫少藥,離開人世。眼睜睜地看著父親撒手人寰,外祖父既無助又痛心。因此,他下決心,一定要學醫,為家人和百姓治病。從那時起,外祖父一邊教學,一邊自學中醫。聽母親講,外祖父購買的醫書就有一大箱,背記藥性和湯頭歌不計其數,學習摘抄筆記就寫了幾十本。由於他的潛心研究和臨床實踐,外祖父的醫術水平也不斷提高,給當地的群眾帶來了福音。因此外祖父每到一個地方都有兩個稱呼:一個是李老師,另一個就是李醫生。
上世紀八十年代,外祖父光榮離休了。離休後的外祖父並沒閑著,他在臨街的家裏辦起了“義務珠算培訓班”,自己親自跑到城裏買上大算盤、小黑板、粉筆、凳子等必備工具。開辦那天,吸引了不少村裏的年輕人。自從辦起培訓班後,村裏的喝酒賭博的不良風氣也漸漸少了。我就是在那時學會了打算盤,為我後來參加銀行工作奠定了基礎,使我終身受益。為了讓村民及時了解掌握國家大政方針,學習農業科技、疾病預防知識和一些生活小常識,外祖父不僅訂閱了報刊雜誌,還買了一台收音機,把每天收集整理的知識寫在門外的小黑板上,過往行人一目了然,深受群眾喜愛,都管外祖父叫“文化傳播員”。當外祖父的事跡在市電視台、《太行日報》、《山西老年》等媒體報道後,更加激發了他為百姓辦實事的熱情。他曾說:一個從戰爭年代過來的人,能夠活下來,那就是最大的幸福,在和平年代,為老百姓辦些實事,那也是應該的。
九十年代中期,外祖母和孫子的不幸離世,對外祖父是一種沉痛的打擊。之後的幾年裏,外祖父的身體每況愈下。但每當有人來看病,外祖父從不推脫,盡管在寫藥方子時手微微顫抖,但他還是盡最大努力把字寫得工工整整,還叮囑病人服藥期間注意哪些事項。
1997年冬,外祖父終因疾病纏身,永遠離開了我們。外祖父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奮鬥的一生,也是奉獻的一生。他不愧為太行山的好兒子。
我想,在巍巍的太行山裏,一定還有無數與外祖父有著共同信仰和堅強意誌的太行之子,是他們用熱血和汗水築起了一座座永恒的太行豐碑!他們就是太行之魂!
作者:孟向陽
地址: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晉城城區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