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紅色的絕響永遠的豐碑(1 / 1)

——我心中的《在太行山上》

紅日照遍了東方

自由之神在縱情歌唱

看吧!千山萬壑鐵壁銅牆

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

每當聆聽到這首鐫刻在億萬國人心靈深處的抗戰名曲《在太行山上》,總會情不自禁地升騰起對英雄太行山紅色的情懷和自豪,都會隨著她鏗鏹激越的音符,身心向往、情思追念、精神振奮。這首誕生於抗戰之初太行之巔,永遠激勵著我們,生生不已的紅色經典,為何會有恒久的魅力和鼓舞我們民族向上的凝聚力,為何使得所有的中國人豪情萬丈,聽之感動、唱之激動,代代相傳久唱不衰。而今當我們用心用情用文字追尋她歌詞的發源地和源頭時,都會被她崇高的意境、雄渾壯美的紅日、東方,自由之神在縱情歌唱的音樂形象所感染,為之動容,都會受到一次次精神的洗禮和靈魂的叩擊與共鳴。

讓我們超越時空回溯到曆史實情實景的一幕。那是穿越了半個多世紀在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那是73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挺進太行,救亡圖存的曆史關頭;詞作者桂濤聲投筆從戎,北上抗日,親曆太行熱土,見證了太行山上烽火連天群情激昂的父老鄉親、軍民同仇敵愾的群像;那是作者蘊藉和燃燒於胸的救國之誌與最高生命的體驗;那是麵對著壯美太行千山萬壑的佛山之上噴薄欲出的紅日,從心靈深處迸發出的浩氣衝天的激情與灼人魂魄的靈感,他觸景生情,豪情滿懷地抒寫出了在太行山上最真切的感受。從此,字字千鈞充滿戰鬥性和藝術性,引領時代先風、代表民族心聲的《在太行山上》的詞句便印在了天地之間,溶在了崇山峻嶺的太行山上。於是就有了當年太行山根據地的桂濤聲與武漢革命大本營,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詞與曲、心與心的交相輝映;就有了周恩來、郭沫若親自試唱二聲部的曆史性場合;就有了當年以筆代劍劃時代抗戰經典歌曲的最強音;就有了響徹太行山上,朱德總司令抄錄歌詞帶在身上與當地軍民一起合唱的傳奇;就有了太行革命老區數十萬優秀子弟兵參軍參戰,過黃河、跨長江,越千山萬水將革命進行到底英雄的故事;就有了新中國百名老將軍同台氣壯山河的縱情歌唱;就有了流傳於世表現偉大抗戰精神傳承與不朽的電影《八路軍》的主旋律;就有了新中國電影的搖藍,長春電影製片廠老廠長蘇雲在《紅都影帥》中清晰的記憶和描述;就有了千裏之外電話那頭,十二歲參加太行山劇團曾經首唱的張尚仁、趙貴保、崔家俊等老團員心潮澎湃的深情訴說;就有了“飄過72載的不朽戰歌《在太行山上》的曆史追溯”和當年全民抗戰一幕幕母送子、妻送郎、父子爭先上戰場,如火如荼紅色景觀的再現與太行老區光榮革命傳統紅色情懷的藝術承載;也就有了超越時代,濃縮著血與火、靈與肉,驚天地、泣鬼神,喚起民眾挺起脊梁,誓死抗戰到底的民族之魂——中華民族音樂史上彪炳千秋的紅色絕響和永遠的豐碑。

一曲抗戰精神的壯歌絕唱,既是一部引領與感召民族獲得新生的奮鬥史,更是一部凝聚和凝固著民族心聲,氣吞山河振興中華的複興史。我相信在她優美舒展雄渾悲壯的音樂前奏裏,在她承轉起合鏗鏘有力渾然天成的合唱旋律中,我們看到《黃河大合唱》“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的音標;聽到《國歌》聲中“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的符號;更有“我們唱著東方紅”改革開放的滾滾春潮和“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凝近溯遠、氣象萬千、催人奮進的“太行精神”最神聖、最形象、最生動的節拍與寫照!

今天,當我們唱起“紅日照遍了東方”她的音樂形象依然是那麼地鮮活,當聽到“敵人從哪裏進攻,我們就叫他在哪裏滅亡!”萬眾一心的怒吼依然是那麼地豪壯。這歌聲不僅唱響了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強馬又壯”紅紅火火奔小康的場景;而且唱出了英雄的太行兒女、興晉富民建功立業,恰似千層巨瀾萬川爭流,億萬人民情感奔湧向天而歌的戰鬥號角和昂揚向上的時代交響。

大美太行山,絕響雲天外。經過了曆史的烽火硝煙和無數歲月的淬火,《在太行山上》這首英雄的紅色經典,更具有深刻的內涵和無限的生命力,更加地博大和高遠,更加地回腸蕩氣和曆久彌新。讓我們以太行山的名義:高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太行精神”,走在時代與曆史崇高美的高地。在太行山之巔再造一個新晉城,時時刻刻傳唱著《在太行山上》。讓《在太行山上》的每一個音節和音符就像一顆顆紅色的種子,永遠生長和浸潤在我們的精神家園和每一寸土地,永永遠遠響徹在曆史的天空和神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

走過歲月,走過村落,走過太行老區支前的燈火;

走過歲月,走過山河,走過英雄兒女紅色的脈搏;

走過歲月,走過你我,走過華夏子孫生命的磅礴……

作者:吉魯奎

地址:鳳翔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