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走遍太行山(1 / 1)

我雖然生長於太行山上,但對太行山有深刻的了解,還是得益於毛主席詠雪的《沁園春》和影視劇《太行山上》。“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的千古絕唱,將一派壯美的北國風光如畫如旗地展現在我們麵前,既有殷切的希望,又有自信的驕傲,還有舍我其誰當仁不讓的雄霸之風。太行山因其扼中原之喉、控京蒙之手的獨特戰略地位,自古便有得太行者得天下的說法。解放戰爭中的上黨戰役便在太行山上打響,我黨更以全勝的姿態奠定了建國的偉業。

參加工作後,遊走於巍巍雄奇的太行山脈,那些人那些事更給予我深刻的啟迪。山裏泉旅遊勝地,石門四周群峰壁立,巍峨挺拔,湖麵寬廣,碧水泛波。紗帽奶頭,惟妙惟肖,沁河棧道,久曆風雨,待架的石孔,綿延幾十裏,是在呼喚數千年前司馬的伏兵,曹家人的苦行,還是令後人憑吊慕容永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古人聲無言,曆史滄桑情。今日歡蹦亂跳的太行獼猴們在吃著人們拋擲的水果蔬菜,卻哪裏知道戰爭的浩劫讓人民倍增艱辛。天下戰亂百姓苦,所以我們千年的祈願就是和平。

溯山裏泉返回207國道,往東南走可到天井關攔車一帶。孔子回車的傳說就發生在這兒,如今仍依稀可辨石上的轍痕。項橐為聖人師的聰明善辯,自然讓我們崇尚三晉先民們的智慧,但今天高考分數線的劃定,我們與鄰省河南竟有幾十分的差距,是否與孔子沒有臨幸對我們進行教化有關呢?當然,這可能是野史鄉議,事實是先聖的倫常被後學弟子程顥在晉城的書院裏播揚。不過處世為人,還是如亞聖說的為好,不要好為人師,而要多做多聽少說,這才是回車的鈴聲給我們滄桑人生指引的正道。

地處陽城的皇城相府,現在評上了5A級景區,陳廷敬他老人家在天之靈該有多大的欣喜。耕讀傳家,自強自保,內斂慧中該是他的人生寫照吧。那雄偉壯觀的河山樓,設計科學,拔地而起,城牆四周的藏兵洞,藏龍臥虎,支援照應。它們共同衍生出“五世承恩”的皇家總結,是否會讓我們心生感慨?不必喟歎人與人之間的差別為什麼這樣大,隻有真實地彎下身段接地氣,才能做一個有容乃大天下無爭的真實的人。

我們的腳步邁入到長平這塊血紅的古地,猙獰的坑殺讓我們不忍懷想。“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絕不是空穴來風啊,看來與時俱進分析實際慎獨思考,才能避免趙括的悲劇。“而今邁步從頭越”的羊頭山上,炎帝保持著一貫的亙古不變的莊嚴。他對曆史對人民負責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古風悠悠,五千年不易。這種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精神,不正是我們仿範的榜樣嗎!

陵川的王莽嶺紅日噴薄,白霧半浮在山腰,讓人有欲仙似醉的感覺。這奇魅亮麗的光照,讓我想起了那位不合儒家道義的王莽。他因不堪皇帝的昏庸而專政,卻留下了千古的罵名。其實王侯將相本無種,江山自得才人治,何必非議飛短流長。王莽此人改革土地要均分於人民,卻遇到了貴族們的抵製,實現不了許給人民的善願,終化為了曆史的煙雲笑柄。而今世界殊,以人為本的豔陽高照熙風輕拂,錫崖溝人民自強不息的掛壁公路又書寫出了新的偉業神奇。路在壁上掛,車在空中流,九死換一生,誓為子孫謀。當代的精衛愚公們,告訴了我們矢誌不渝山可撼,眾誌成城海倒流的時代真理。

一群少先隊員們正在緬懷先輩們的遺誌,立正注目,在大隊長的口令下行著莊嚴的隊禮。可惜今天我沒有帶女兒前來,但是我要給她補上這一課,讓她明白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這就是以史為鑒,啟明心智。

晉中這片熱土上才俊輩出,鬥轉星移而愈加奪目。嬌媚的武後長袖善舞,遊刃有餘;多智的狄國老奇謀善斷,溯本歸源,將大周天下複歸於李家王朝。古風承上啟下,繼往開來,晉文公與介子推的足下情深,長歌當哭;喬家大院與彙通天下的票號鳳翔九天,風流雋永。

……

八百裏蒼莽英雄的太行山啊,我雖有意將你一一擷英覽勝,奈何不是沒有時間就是旅資不足,隻好掛一漏萬地回到家鄉晉城。鳳凰來棲的城市裏古意猶存,上下輦和回軍村就是紀念趙匡胤的千古足印。今日城市的繁華與富庶的大宋豈有可比性!紫薇高貴,串紅爭豔,國槐清香的街頭巷尾,紅男綠女車水馬龍高樓群聳的春意歌聲,展現著太行人幸福樂觀積極向上的昂揚精神。

飲水思源,這一切皆來自於黨的正確領導。積極推進的科學發展觀深入人心,建設法治與民主的糾風和反腐去蕪存菁,跨越轉型大發展的清明之風正浩蕩而行,注重民生完善社保讓人民老有所養的國策,暢通著每一個人的神經……我慶幸生活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時代,緊跟黨走永遠是我堅定不移的選擇和決心。

2011年5月13日

作者:尹曉琴

地址:晉城市沁河拴驢泉水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