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太行山下涅?劤?(1 / 1)

綿延起伏的太行山一角,有這樣一座城,這樣一群人,這樣一些故事。

你可以說這是一所學校,也可以說是一尊熔爐;

你可以說這是一隊衛士,也可以說是一群師者;

你可以說這是蕩滌罪惡的戰役,也可以說是心靈涅槃的傳說。

四十多年前,在一片曠野和荒蕪中,幾十個“拓荒者”打著簡單的鋪蓋卷兒來到山腳下,他們住進草房,點燃炊煙,支起角架,背上鋤鍁,生活雖然簡陋,可太行山裏終日飄蕩著快樂的笑聲。沒有人知道他們在做什麼,隻看到斜陽下永遠不知疲倦的辛苦剪影。

後來,這裏建起了高牆,拉上了電網,進駐了身著警服的人,跟隨他們到來的還有一群囚犯。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教育改造罪犯的場所——晉城監獄。光陰荏苒,這座城經曆了動蕩,經曆了苦難,舉步維艱,篳路藍縷,在曆史的風雨中,她與她所依偎的太行山一樣,始終薪火相傳、血脈相連。而今,一所現代化文明監獄猶如璀璨明珠,點綴在太行山蜿蜒的山脈間,講述著古老而青春、滄桑而活力、磨難而幸福的過往、現在和將來。

走近,你分明能感受到太行山一樣的莊嚴。象征公平正義的國徽在陽光下閃閃發亮;高牆電網的映襯中,一隊裝束齊整的監獄警察威武走過;監牆四角,武警荷槍實彈,目光如炬地洞悉著大院裏發生的一切。不時,從中央空地處傳來幾聲番號,身著統一囚服的服刑人員正接受嚴格的隊列訓練。所有的印象都在向你提示,這兒,是國家機器,是刑罰執行場所,容不得任何輕蔑與褻瀆。

走進,你又分明能感受到太行山一樣的秀麗。錯落有致的建築布局、蔭蔭青翠的芳草綠地、幹淨整潔的衛生環境,功能完善的生活設施。教學樓書聲琅琅,活動室龍騰虎躍。掩映於青草間的“隱形音箱”播放著舒緩動聽的旋律,“小草正在睡覺,請不要打擾”、“藍天作證、白雲作證,我們正在進步”,一麵麵提示牌溫馨而又直入心底。進入監舍,風扇、暖氣、電腦、液晶電視、卡拉OK機、健身器材,一應俱全,讓你很難相信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個關押改造罪犯的場所,而更像一所學校,一處怡養心靈的靜地。

迎麵走來幾位年輕的監獄警察,青春的麵孔在警服襯托下,更添一份帥氣和威嚴。已算不清這是太行山下第幾代“接班人”,雖然身上的製服換了幾種樣式,監獄的麵貌作了幾番更改,而不變的,就像身後巍巍太行,是永駐心間的對監獄工作的熱愛和執著!人們說他們駐守的是“火山口”,看似平靜卻暗流湧動;人們說他們身處的是“大染缸”,與罪惡朝夕相對卻要出淤泥而不染;他們說:罪犯判的是有期徒刑,而我們卻注定今生“無期”。

就這樣,一代代監獄人在遠離城市的一隅,將青春與生命獻給了共和國的監獄事業。監管安全事關重大,來不得半點馬虎,他們枕戈待旦,一時一刻不能放鬆警惕;罪犯惡習深構成雜,教育改造手段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要求,他們嘔心瀝血,蕩滌汙濁終不悔。入監第一日,他們告誡服刑人員如何清理心靈的“渣山”是必須麵對的意義重大的課題;脫掉囚服換上新裝,他們又親手贈送一雙新鞋,殷切叮囑“走新路走好路”。服刑人員家庭出了變故,他們驅車千裏幫助解開思想上的疙瘩;子女上學交不起學費,他們捐出愛心打造“春蕾計劃”。迎來的,是遍體鱗傷的浪子;送走的,是滿懷憧憬的新生。付出的,是平凡殷實的春秋;收獲的,是萬家燈火的平安。

走到盡頭,你分明能感受到太行山一樣的渾厚力量。晉城監獄——這座特殊的城,以一種冷峻而悠遠的目光審視每個人,不動聲色卻撼人心魄,象一個嚴父;而她又象母親,將諄諄教誨如春雨般融進每個平凡的日子,讓罪犯懂得悔罪,懂得感恩,懂得如何記取人生的挫折,迎接更美好的未來。這力量像漫天山風,蒼遒徹骨;像淙淙山溪,和煦溫柔;像陡立山崖,斬釘截鐵;像綿延山色,悠遠無盡。每一個從這裏走出的新人,無不印刻著她獨有的烙印:這不隻是書寫在個人成長史上的銘心刻骨的一筆,更包涵在這裏所傳之道所授之業所解之惑,在這裏感悟到的人生真諦。

人們喜歡把部隊比作“鐵打的營盤”,我覺得以此來形容晉城監獄也恰如其分。浸淫太行風雨四十年,她傳承了山一樣的風骨、性格,外在和情懷。對於那些心靈淬火、靈魂溫馨的失足浪子,她所留下的印記,正如這巍巍太行,永恒深遠,曆久彌新。

作者:蘇承

地址:山西省晉城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