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在雄奇的太行山腳下。太行山坐落在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之間,呈東西走向,海拔1000多米,是三晉大地的脊梁,連綿800多裏,蒼茫雄勁,俊偉神奇。
太行山貫穿我省大部分地區,有著沉甸甸的曆史文化內涵。太行山是生命之山,早在女媧補天之時,就有生命跡象存在。還有創造太行神農文化的神農氏也曾在這裏書寫著輝煌。傳說,一天一個年輕的女子在河邊漫步,突然天空中閃現出一道紅光,一條神龍騰空而起,兩道神光與她目光相接,女子心靈悸動,似有所感,卻不知神農氏已在腹中孕育。在四月初八,風清月朗的夜晚,伴著鯤鵬鳥歡愉的叫聲,神農氏呱呱墜地了。在太行傳奇古老的記憶中,神農氏發明了黍耕農業。當時,太行山是一個稠密的人口聚集地,早在公元前7400年前,洪水滔天,把在平原上生活的人們一步步逼上了太行山。不屈的人民不斷繁衍,果實逐漸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作為太行山首領的神農氏急在眉梢,經過九九八十一天的思索,他豁然開朗:為何不教民眾種植,用勞動來換取生活必需品呢?此時此刻,天空中飄下了無數黍、麻、穀、豆的種子,神農氏便開始領導大家種植農作物,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在種植過程中,神農氏不斷研究作物生產規律和改進種植方法,人們才日漸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其方法簡單便捷,不斷在民間傳播。直到今天,有些地方還延續著神農氏的農耕方式。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神農氏的發明創造為太行山的農耕文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太行山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千百年來,有多少賢能之士在她的懷抱中孕育湧現。那嬌媚的武媚娘,憑借麗質天生的容顏引多少英雄競折腰。她不但有謀略,而且有抱負,最終在大唐的曆史舞台上擁有了一席之地,繁榮了唐朝盛世,成為了我國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那明辨奇案的狄仁傑,輔佐女皇統治,更取得了不朽的功績;那“山藥蛋”派的作家趙樹理,運用樸實的語言和獨具生活氣息的文學作品,創造了優美新穎的民族風格,成為現代中國文壇上的一朵奇葩。如果將太行山比作一棵樹,那這些名人就是樹上累累的碩果,是樹孕育了他們,是太行山的乳汁哺育了他們,輝煌出了那一朵朵燦爛的奇葩。
太行山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令太行人記憶猶新的長平之戰,讓我們浮想聯翩。長平之戰發生在戰國時期,戰國是中國曆史上戰亂頻繁的一個時代。公元前206年,秦軍圍趙,在趙國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敗趙軍。可以懷想,在那兵荒馬亂的長平戰場之上,硝煙彌漫,秦趙兩軍兵刃相接,遍地煙塵飛揚,血染長平戰場,趙軍四十八萬人降秦,絕大部分士兵被坑殺活埋。而今,考古學家長平發掘,發現了當時的戰士遺骸,那尊尊殘骨訴說著曆史的興亡。江山代有才人出,有識之士領風騷。這更激勵了我們在當今的和平環境中發奮圖強,適應社會發展的潮流,努力創建新世紀的宏偉篇章!
太行山是一座絕美之山,她雄渾、剛勁、蒼涼、神秘。她跨越京冀晉豫,似一道宏偉的脊梁,擔負著引領華夏振興發展的神聖責任。盛夏,綠樹為太行山披上了一件華美的禮服,在陽光的照耀下,太行山精神抖擻,生機勃發。太行山是母親,時代發展了,人們的理念也改變了,開發母親內在的潛能,努力為太行母親梳妝打扮。近年來,我省旅遊資源的不斷開發加強,不少景區已入選了國家級標準,這是太行山的驕傲啊!科學發展觀的春風深入人心,農村醫療保障體係為人民帶來了實惠,邁向小康富裕的步伐正一步步地加緊加快。太行山啊,我要為你歌唱,歌唱你的深邃與宏偉,歌唱你勤勞樸實的子民,歌唱你深沉博大的胸懷。
正值槐花飄香的五月,太行山身披一片翠綠,勃發的生機也為我們的心中埋下了發展太行文化、發揚太行山精神的種子。高舉自信惠民的旗幟,昂首闊步,矢誌不渝地在與時俱進的潮流下,走進跨越發展的新時期……
作者:尚娟娟
地址:山西省晉城市第三中學18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