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皇後與她先前也不認識,隻是聽見了淵王的事情所以會多問了幾句,偶然從旁人那兒得知了她的近況後,很是驚訝,畢竟伺候過皇上有了位份的人,怎麼能這樣過的慘兮兮的?任誰瞧著宮裏同樣有了位份的人,哪個不比她過的好上太多?
沒有恩寵這日子就難打發,而徐妃的日子明顯更加艱難,隻因為她連一個能幫襯她為她撐腰的母家都沒有,所以沉寂在後宮裏就隻能過著淒慘的日子。
也是著實可憐,言皇後溫善,見不得她過著這樣的日子,就將欺負她的下人都嚴懲了,又換了一些老實可靠的伺候著,還讓人盯著,屬於她的例銀物品一樣都不許克扣,閑來無事還會尋了她一起說說話,談些女人家的私房話,這就讓她的日子好過了太多,其他妃嬪也不會輕易欺負她了。橫豎大家都沒有恩寵,她還與皇後走的近,自己何苦招惹她?還惹得皇後不喜?皇上的恩寵少,皇後那裏還是多討些好。
徐妃丫鬟出身,即使後來有了位份被指了丫鬟伺候也是各種不安穩,所以後來被丫鬟欺負時也隻有隱忍,自己是吃慣了苦的,這會兒吃喝不愁,倒也不算多難熬。
本來想著應該就會這樣在高牆院裏熬過一生,可是在人生最艱難的時候那個後宮的女主人來了,她生的那樣好看,笑起來是那樣和善溫柔,說話來沒有故意的高高在上,將她從痛苦的深淵裏拉了出來。
至此以後她的日子好過了,沒多久發現自己懷孕了,皇後很高興,因為在後宮還是有個孩子在身邊才好,這樣才算是有了依靠,以後的日子才好過下去,皇後連忙稟告太後,後宮裏的皇子太少,徐妃雖然出身卑微,但懷裏的是龍胎,一樣金貴。
太後很是高興,立刻給她升了位份,還讓人好生照看著,最後,生下了一個皇子,就是淵王,這下子就升為了徐妃。
她永生都不會忘記皇後的恩德,在宮裏也是兩人的關係最親近,連帶著她的兒子也和皇後,皇後的兒子關係好,雖然沒讀過多少書,但她教好了兒子,教好了他怎麼做人。
她不稀罕兒子當皇上,隻希望孩子能夠健健康康的長大,壓根就沒打算去爭,倒不如讓孩子在自己的身邊長大來的好,所以就親自去求了太後,將孩子留在自己身邊養,太後應允了。
現在算來,有資格爭皇位的就隻有慕王和辰王,可惜辰王身子自幼就不好,一直在九泉山修養,這皇位就拱手讓人了。
所以,皇位就是慕王的了?
當然不是,從來就沒有皇位一定是誰的,所以,即使隻有慕王有繼承皇位的資格,其他人又能看著他如願?
這下子朝堂裏的聲音就多了起來,其中,最多的就是寧王的呼聲。
他是安貴妃的孩子,外公是右相安禮,行事也是按照他們安家教出來的性子,雖然算不得好,但總能順了聖意,又有安貴妃專業吹枕頭風二十年,所以皇上偏愛他。
反觀慕王,他適合當皇帝,要說治國之道誰也比不上他,行事也獲得稱讚頗多,隻可惜,他始終不得皇上歡心。
而淵王,他是十足的被徐妃教養出來的性子,整日喜歡遊山玩水做著閑散王爺,從來不爭什麼,皇上也不指派差事給他,所以就他日子最逍遙快活,哪怕朝裏腥風血雨漫下了台階也與他沒什麼關係,他隻管瀟灑快活,不過,一半是徐妃教導,另一半是切身體會,他始終是站在慕王那一邊的,從來不曾動搖。
所以,他就留在京城裏,過著飲酒賞花的暢意日子,再時不時在朝堂裏和和稀泥,讓右相一派添添堵,倒也是舒坦。
別看他不受重視,母妃又出身低微,可這就是因為這一點,他每次出手和稀泥效果都是相當的好,隻因為不重視他,打心眼裏就知道這江山不可能落到他的手裏,所以皇上就對他很是放心,放心到很多時候跟看不見他一樣。
他又從來不爭,對於皇位一丁點兒的心思都沒有,隻知道吃喝玩樂,但也算是老實本分,從來不曾惹出什麼亂子,就是一些王孫貴族裏的紈絝子弟喜歡去的花街柳巷也從來不曾見過他的身影,說到底,也不過是閑散了一些,但這也剛好顯現了他不爭搶。
徐妃又是個穩妥的,皇上不喜她,但她始終是個妃位,又有個那麼大的兒子,況且還十分尊敬皇後孝順太後,說到底,後宮裏她倒是第一個省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