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進神奇的瑪瑙灘
秘境尋蹤
作者:魯全國
對我來說,凡是與神秘莫測、撲朔迷離、玄機四伏而又頗具一格有關的奇聞逸事,都會使我沉靜的心,變得瘋狂癡迷。於是,在尋找中發現,在記錄中報道,常讓我樂此不疲。
俗話說“6月不進戈壁灘”。麵對遠方摯友的請求,我決定冒險去闖一闖。還是那輛熟悉的北京2020吉普車,卻讓我心有餘悸。記得兩年前10月1日,我與摯友駕著它在被稱之為“百慕大”的哈密大南湖戈壁腹地拋了錨,若不是巧遇探寶人死裏相助,恐怕早已變成了木乃伊。再次和“老朋友”相逢,去的目的地仍與大南湖戈壁地貌相似,酷日、焚風、神秘莫測……它就是地處哈密北部,中蒙邊境,一片蘊藏著豐富的瑪瑙、顯露著遠古輝煌的蒼茫戈壁。
經過磋商,我們一行4人,備足油料和幹糧,帶上攝影器材,趁著夕陽餘暉,從哈密石油基地悄然出發。車行天山腳下,陰雨綿綿,等攀上山頂,又是大霧彌漫,小四輪隻好走起了牛步。本想下山霧散雨停,沒想到,撲麵而來的卻是暴風驟……近300公裏的路途,曆經8個小時的漫長搖擺,才終於在淩晨4點左右抵達了目的地。短暫的小憩,便迎來了大地複蘇,晨霞渲天。遍及戈壁的石頭在晨光的關照下顯得晶瑩剔透,絢麗奪目。
一億多年前,這裏森林密布、湖泊眾多、禽獸馳騁,不曾想卻被地下上千度高溫的熔岩瞬間撕裂。騰空出世的岩漿,似火樹銀花,鋪天蓋地。就在岩漿瘋狂吞噬大地、吞噬萬物的同時,新的奇跡誕生了……那些落入濕地、沼澤、湖泊、河流的岩漿,迅速凝結,沉澱於地下,經過幾千萬年的風吹雨刷,最終形成了多姿多彩,透射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瑪瑙。如今,在陽光的普照下,它們又露出了古香古色的麵容,似綻放的花朵,似七彩的萬花筒,把荒漠的戈壁變得神采飛揚,魅力超然。
瑪瑙,以其豐富鮮豔的色彩及美麗獨特的花紋,自古就被人們視為珍寶。今天,隨著人類文明進程的不斷發展,瑪瑙不僅有了更多的美名,而且也分門別類,形成了係列。它在礦物體中叫玉髓、瓊玉,也稱赤玉、文石,有人也叫它膠凍,化學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矽。按顏色分為:紅瑪瑙、藍瑪瑙、黃瑪瑙、黑瑪瑙、白瑪瑙、紫瑪瑙、灰瑪瑙、鬼麵青瑪瑙等。從結構形態分為:縞瑪瑙、絹瑪瑙、纏絲瑪瑙、截子瑪瑙、火炬瑪瑙、子孫瑪瑙、蘑菇瑪瑙、竹節瑪瑙、水膽瑪瑙等等,其中水膽瑪瑙(體內含水的瑪瑙)最名貴。
行走在這片遍地瑪瑙的戈壁灘上,禁不住地,大家夥兒紛紛舉起相機,對目力所及的地方展開了瘋狂的掃蕩,盡情體驗著發現和貼近的快感。於是乎,饑餓、疲憊、時間徹底在大腦中“死亡”,擔心的“撲麵熱浪”,也被陣陣涼風吹得無影無蹤。感謝老天爺,昨夜一路為我們瘋狂洗禮,換來今晨清風送爽。在這樣一個嚴重幹旱的地域,實屬難得。過完了拍照癮,人們紛紛收縮瞳孔,將目光又投入到腳下五彩繽紛的瑪瑙上。搜尋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暴露在地表的瑪瑙,因天長地久,風雨剝蝕,已是斑駁陸離,瑕疵縱橫。盡管如此,它們還是那樣迷人。當然,追求完美,精益求精是我們每個人此行的終極目標。於是,貪婪的我們不斷擴大領地,連續奮戰,凡是能入法眼的統統收入囊中。特別是大夥對有“嫌疑”的瑪瑙蛋,更是像挑選椰子似的又晃又聽,渴望找到“驚世極品”。
不知不覺,已到踏上歸途的時間了。這時的瑪瑙灘,好似一個大烤爐,烈日當空照。難耐酷熱的大夥不得不忍痛割愛,鑽進了蒸籠般的車廂,抓起礦泉水就往肚子裏灌。“走吧,再不走,會死人的。”不知誰嘟囔了一句。
已是蓬頭垢麵、囊中羞澀的吉普車,挺善解人意,爭氣地嘶吼著掀起濃烈的浮塵,衝出了瑪瑙灘,平安地載著我們踏上了回家的路。坐在後排的朋友告訴大夥,一閉眼,滿腦子都是瑪瑙,要不是車顛簸,真以為自己還在瑪瑙灘裏找“極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