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1 / 2)

穆小七到了慢部,也是漆黑大門高聳,門外兩人守衛。穆小七拿出玉牌,一人接過看了,進去稟報。過了一會兒,一胖一瘦兩個十八九歲的青年走出來,向穆小七躬身行禮。

“在下文智見過七巧公子。”胖青年說到。隻見他人雖胖,卻是麵若敷粉,五官分明,尤其一雙耳垂圓潤豐厚,比之一般人長出許多,就想掛了兩隻白白嫩嫩的鮮貝,讓人忍不住想要上一口。

“在下文慧見過七巧公子。”瘦青年跟著說到。再見他也是肌若凝雪,五官與那文智如出一轍,可身材卻是小了一圈有餘,簡直就是迷你版的文智。文慧的耳垂也是很長,可惜他人極瘦,兩隻耳垂也瘦的沒了肉,倒像是兩塊嚼過的口香糖。

穆小七從未見過反差如此之大的一對雙胞胎,心中好笑,臉上卻是一本正經的回道:“二位想來就是慢部的兩位堂主了,失敬,失敬。”

“不敢。”文智笑著答到,臉上極是喜慶,“在下承蒙宮主錯愛,現任外堂堂主,這是在下的弟弟文慧,現任內堂堂主。”

“原來二位是兄弟,這個……倒是看不大出來啊。”穆小七玩笑道。

“嗬嗬,也難怪七巧公子看不出來。在下xing好美食,文慧則是向佛食素,所以在下兄弟這體型相差甚大,人家兄弟是兄友弟恭,在下兄弟卻是兄肉弟骨。”文智倒是毫不在意的說到。

“哈哈,文堂主真是諧趣。”穆小七聽這文智言語簡單幽默,心中覺得他著實有趣。反觀那弟弟文慧,則是不言不語,安靜自然,倒也不使人生厭。

文智文慧引穆小七進入院內,裏麵布局和嗔部一模一樣,也是一大片操練場,三間大屋,後有兩院分為內外兩堂,唯一不同的就是牌匾上的“嗔”字換成了“慢”字。穆小七心中奇怪,若說這嗔部需要操練場習武列陣,可這慢部管的是器具製造等事,要這麼大的空地幹什麼?還是因為南院的建築格局是統一規劃,所以用的上用不上都是一樣?正想著,文智又說:“不知七巧公子今日前來,有何見教?”

“文堂主客氣了,見教不敢當,倒是有些問題想要請教你們部主。我知貴部部主是名滿江湖的製器聖手千機子,隻不知名諱為何,如何稱呼?”

“部主姓姬,上子下謙。”

“姬子謙?姬子謙……千機子,這不是一樣嗎?”穆小七奇到。

“正是。當初師傅這‘千機子’的名號正是從名諱中而來。”文智笑道。

穆小七心想:這姬子謙的爹媽倒是有先見之明,取名時就知道這兒子日後精於機械製造,而成千機之子!唉,可見人生的巧合真是無處不在啊!自己不也是轉來轉去偏偏轉到了仇人身邊嗎?早知道當初取名就不取“慕容”的“慕”字作諧音,叫什麼“穆小七”了。應該取“慕容”的“容”,直接叫“容一濤”得了,容易逃!

“原來如此。”穆小七點點頭,又問:“你叫姬部主師傅,那便是師從於他了?”

“正是。在下兄弟二人年少時得師傅所救,便一直在師傅身邊侍奉。耳濡目染之下,也對製器之藝甚感興趣,文慧更是在此方麵極有天分。師傅見在下二人對此道有興趣,便開始傳授在下二人技藝。不過師傅經常說這製器之藝重在實踐創新,經驗倒是次要的。文慧在這創新上要強於在下很多,今後師傅的衣缽是一定傳給他了。”文智這番話說得很是中肯,沒有分毫嫉妒之意,看得出兄弟兩個感情極好。

穆小七見聽他二人幼時是被姬子謙所救,知他二人必是共同患難過,才能感情深厚。感同身受,對他二人的印象還算不錯。

文智把穆小七帶進正堂,對他說:“七巧公子請稍候,師傅應在製器室中,在下這就去請。”說完施禮告退。

穆小七在堂中喝茶等待,不大一會兒,文智便又一人返回,並不見帶來何人。文智衝穆小七略帶歉意的笑笑:“實在對不住七巧公子,師傅他不善與人相處,對這世俗之理不大懂得,他手邊正有活兒,不願離開,可否請七巧公子隨在下前去製器室見師傅?”

“無妨,我這就跟你過去。”穆小七笑著起身。

“多謝七巧公子體諒,請隨在下來。”文智帶著穆小七出了正堂,朝內堂製器室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