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把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成為我國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的思考
經濟縱橫
作者:陳禹靜
[摘要] 2013年7月,李克強總理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視察時指出,要把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成為我國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的新的戰略支點。這是總理從國家戰略層麵對北部灣經濟區的科學定位,為北部灣經濟區乃至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文章在充分解析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成為我國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的新的戰略支點的內涵的基礎上,深入探討建設戰略支點給北部灣經濟區帶來的千載難逢的新機遇,進而提出需要以“雙核戰略”、“一主兩副”、“三業並舉”、“平台構建”、“走廊構築”、“機製體製建設”、“綠色發展”等七個載體撬起北部灣經濟區的戰略支點。
[關鍵詞] 北部灣經濟區;西南中南地區;戰略支點
[作者簡介] 陳禹靜,廣西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廣西南寧,
[中圖分類號] F1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23(2013)05-0003-0003
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一個地球。”支點的發展,是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的重要路徑。把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成為我國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其內涵可理解為:北部灣經濟區要在西南中南地區的經濟發展中起到核心頂托和能量杠杆的作用。北部灣經濟區應該是西南中南經濟生產要素最集中、最活躍的區域,是產生新技術、新思想的孵化器,是各種經濟活動繁榮發展的重要平台。
一、建設戰略支點帶來的新機遇
把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成為我國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充分體現了中央對廣西的重視與支持,為北部灣乃至廣西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新機遇。具體而言,主要體現以下四個方麵:
(一)加速發展的機遇
建設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是一塊“金”字招牌,是最為稀缺的軟資源,標誌著國家對一個區域發展的戰略導向。充分利用好這一稀缺的軟資源,將可以放大政策效應,搭建更好的開放開發合作平台,吸引更多的國內外資本、人才等各種生產要素向廣西、向北部灣經濟區聚集,推動廣西和北部灣經濟區加速發展。
(二)加速開放的機遇
建設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核心在開放。關鍵是堅持對內對外開放合作並舉,要求對內積極探索“飛地經濟”模式,進一步加強與西南、中南等省區合作;對外進一步深化與拓展以東盟為重點的開放合作,聯合各方加快構建和完善大西南乃至中南出海出邊國際大通道,並積極開拓麵向歐美日韓以及港澳台地區的全麵開放合作,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層麵、多方位、多主體”的開放合作格局,努力把北部灣經濟區打造成為重要的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
(三)加速調整的機遇
建設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帶來的壓力,客觀上為北部灣經濟區乃至廣西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提供了動力和機遇。促使傳統“外嵌式”的發展模式轉變為“內生型”發展模式,實現外部拉動與內生發展並重,逐步提高內生自我發展能力;更加注重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積極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兩化良性互動,推動工業化、城鎮化協調發展,努力形成有較強影響力和綜合競爭力的北部灣城市群;更加注重促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並進,堅持走高端、低碳、生態、環保的產業發展道路,構築經濟區強大持久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加速創新的機遇
建設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關鍵是創新,既包括觀念創新、思路創新、體製機製創新,也包括技術創新、發展模式的創新等方方麵麵,這對於北部灣經濟區建成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三基地一中心”,成為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以及廣西發展創新型經濟與社會等都是好機遇。這個機遇對北部灣和廣西的發展影響是深遠的、長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