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題作文“耕耘”導寫

考試加油站

作者:祁昌赴

【文題】

閱讀下麵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古語常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沒錯,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上不會掉餡餅。要想有收獲,就一定得付出辛勞。沒有春耕,何來秋實?

請以“耕耘”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寫作指導】

本題命題意圖是引導考生思考如何負責任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審題時,要牢牢把握“耕耘”一詞,“耕耘”意味著要有腳踏實地的人生態度,要有一種負責任的精神,要付出艱辛的努力,要麵對各種意想不到的挫折。

【例文】

耕耘

張翔

曾幾何時,“我不相信!”的北島在自己精神的土地上耕耘呐喊;

曾幾何時,“麵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海子在自己靈魂的土地上耕耘渴望;

曾幾何時,“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魯迅在自己民族的土地上耕耘熱血。

再看如今的中國文壇,是否還有人在耕耘自己的“土地”?魯迅先生說過:“中國的作家不敢直視這個社會,甚至不敢仰視、斜視這個社會。”當民族的危難已消弭,當文革的動蕩已淡去,如今改革開放的中國,卻悲哀地發現自己的文人,再也無法耕耘屬於自己的思想。如今的中國文壇,似乎彌漫著一種“文化”的韻味,他們習慣了寫一些性靈散文忽悠大眾,習慣了寫一些“文化快餐”賺取自己的口中之餐,對於一些社會敏感的話題,他們不敢正視,不敢表露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於是隻能學學陶潛,打上“文化”的旗號,去“采菊東籬下”,悠悠然哉。是的,陶冶文化情操的文章固然重要,然而為何無人再睜眼關注社會現實,無人再揭國民劣根性?當代作家們真的看不到這些?他們文采斐然充滿哲思的小品文卻告訴你他們有的是思想,而且不乏深刻。然而他們卻不曾在自己的土地上,耕耘自己真實的思想的種子!

當今中國文壇與文化的弊病,更表現在思想與文化獨立性的欠缺上。

偶然看到一篇“專家”采訪,這位據說以思辨著稱的“專家”張口即是“之乎者也”。動則“西方某某的著作支撐起我的精神世界。”可歎哪!“人是有思想的葦草”,一個人的精神卻靠一個非本民族的“著作”支撐,這是他個人的更是時代的悲哀。再看當今的中國文化,舶來品充斥中國文化市場,肯德基取代了傳統飲食文化,搖滾布魯斯震碎了古琴弦,歌劇比京劇更受歡迎,甚至屈原和西施都戴上了高麗人的帽子……

我們五千年厚重的文化土地上,耕耘的可是屬於自己的種子?

誠然,兼容並蓄,海納百川是必需的,然而為何異邦文化充滿中國市場,中國傳統文化卻逐漸淡去?

該耕耘屬於我們自己的土地了!

我們也欣喜地看到,以韓寒為代表的一批年輕人,毫不避諱地抒發自己對社會的看法;周傑倫的流行音樂也刮起了一陣“中國風”;國家也更多地注重傳統節日。且不論他們本身是否有爭議,至少他們敢於耕耘自己思想的土地,播下屬於自己民族的文化種子。

我們需要的,是自己的思想,是自己的民族文化。

我們需要的,是耕耘自己思想的土地,是傳承自己民族文化的血脈。

不為什麼,隻因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評 點]

文章言語犀利,對當下社會文化的深入反思,新穎深刻,顯示出不俗的眼光和豐厚的積澱。文章開篇起筆不凡,中間行文切中時弊,聯係廣泛,文末呼籲時代傳承民族文化,感情充沛。材料之豐富,語言之功底,思想之深邃,都是文章的亮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