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浦台之戰(1 / 2)

墨離與部下吃過晚飯,隨即吩咐將士們全部休息,補充體力,隻留下值夜放哨的哨兵負責警戒。

一夜無事。

睡到三更時分,墨離命令眾將召集人馬,開始朝浦台進發。

為了防止馬蹄聲暴露了行蹤,墨離又命人將所有戰馬的馬蹄用厚布包裹了起來,這樣戰馬奔跑起來就不會發出很大聲響,讓人難以察覺。

兩千餘將士很快行動起來,跨上戰馬飛快地朝浦台奔去。

浦台離這裏隻有不到四十裏地,墨離所部騎兵全是精選膘肥體壯的蒙古馬,奔跑很快,耐力也持久,將士們冒著嚴寒連夜奔襲,很快便奔出二十餘裏。

何鎮北、李過帶領三百人作為前鋒尖兵,負責解決叛軍有可能派出的遊騎探哨,以免泄露了大軍的行蹤。

然而,不知道是因為官兵太過軟弱無能不堪一擊,使得潘焰飛太過狂妄自信了,根本不懼官軍來剿,還是因為天氣嚴寒,叛軍都龜縮在城裏不願出來,一路之上竟然一個叛軍的探哨都沒遇到。

就這樣,墨離親率大軍推進到浦台城下五裏處,城裏的叛軍還是沒有察覺官軍來了,仍在兵營裏喝得東倒西歪的醉得一塌糊塗,呼呼大睡。

城頭上的叛軍士兵也是昏昏欲睡,躲在城垛角落裏打著盹,或者是生起一堆火來烤火。

所以,當墨離兩千大軍突然殺到城下的時候,城上的叛軍無不大驚失色。這時天還沒亮,叛軍們做夢也沒想到官兵竟然會在這個時候前來攻擊。因為這個時代的人基本上都有夜盲症,現在又是十月下旬,天上沒有月亮,四野一片漆黑,哪裏來的官軍?

何況,最近幾次和官兵打交道,都是官軍遇著即潰的,這也極大的助長了叛軍上上下下的囂張氣焰,覺得官軍都是大草包,不堪一擊。

而這突然出現的官軍終於讓叛軍們清醒了過來,知道了世事無絕對,這大明的官軍,也不都是如高起潛提調的京營一般窩囊廢物的。

但,這一切已經遲了。

墨離所部雖然沒有攜帶重炮,甚至連佛朗機炮都沒有多少,但墨部的火力依然很是強大的。除了數十門佛朗機炮外,每人還裝備了清一色的燧發槍,這種現代步槍的雛形在這個時代無疑是領先世界水平的,快速的射擊頻率和較高的命中率使得城頭上的叛軍紛紛中彈墜城。

此外,墨離所部還裝備了兩百支雷洛等人新研發的單兵武器——火箭溜!

說起這火箭溜,其實也是大有來頭。

火箭溜最早的發明者是明朝萬曆年間的趙士楨,他從鳥銃的銃床和槍機受到啟發,認為既然鳥銃的銃床和槍機能讓鉛子射得準,火箭又何嚐不可,因此而製作出一種火箭發射裝置,可賦予火箭一定的射向和射角,這就是是現代火箭發射裝置的雛形。

火箭溜的主火力是一種燃燒式的中小型火藥,射程比弩、弓箭等遠得多,碰到之後會產生小型爆炸,爆炸規模大概像是火突然燒起來差不多。火箭溜的形狀要比現在的火箭筒小得多,但都是圓柱形。

當初在陵川城的時候,墨離有一天去視察雷洛等人的兵器研發情況,偶然看到從大淩河跟過來的老工匠常友寶畫的一副圖紙,感到有些眼熟,於是就問起了常友寶來。

常友寶說那是趙士禎發明的火箭溜,他十幾年前曾經是趙士禎的助手,協助過趙士禎研發過一些火器。這會自從跟了墨離後,見墨離對火器等科技研發十分重視,於是便想起了趙士禎的這個火箭溜來。

經常友寶一番解說,墨離也想起了後世的單兵作戰利器火箭筒來。這個火箭溜和後世的火箭筒從原理上和設計上都已經非常接近,隻是鑄造工藝和火藥原料的不同而已。

火炮鑄造需要很高的工藝,材料的要求也很,而這種單兵使用的無後坐力火箭筒,構造極為簡單,鑄造材料和工藝要求都不高,隻要解決炮彈的問題,完全可以大量裝備軍隊,大大提高戰鬥力。

這個時候,明朝所使用的火藥還都是黑火藥,相比黃火藥來,黑火藥的威力自是差了很多,性能也不穩定,易發生炸膛。

但是黃火藥也就是黃色炸藥好是好,但那是一百多年後才由歐洲人發明出來的,這個時候到哪找去?

墨離前世本身不是學理科學武器的研究生,甚至都不是一個能夠好好上課的中學生,自然不知道這黃色炸藥是如何配製出來的,於是便也隻好讓雷洛和常友寶等人自行慢慢研究,確保使用安全、方便即可。

至於威力大小的問題,也就隻能以後慢慢再改進了。

經過半年多的反複試驗和研發,雷洛和常友寶等工匠終於將火箭溜研製了出來,經過試驗,射程可以達到三百至五百米,命中率還比較高,操作也算方便,隻是彈頭爆炸時的威力並不是很大,更多的是產生爆炸燃燒讓敵人驚慌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