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登州失陷(2 / 2)

“記著!二十軍棍!”

“謝將軍!”

隻一轉眼,就殺死了近兩百名逃跑的叛軍,這血腥殘酷的一幕讓所有俘虜們徹底嚇傻,震驚不已,再也沒有人敢亂動一下。

直到午後,關鋒、周遇吉等人才回來,並且抓回來了兩千多叛軍俘虜。可惜的是讓潘焰飛給逃掉了。

同時帶回來的還有一個很不好的消息:登州失陷了!

孫元化以及他的老師徐光啟的想法是像當年戚繼光那樣,訓練一支新軍,雖然人數不一定很多,但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能在關鍵時刻為帝國力挽狂瀾。

袁崇煥斬殺毛文龍後,其部下不少人走投無路之下紛紛投靠孫元化,這些遼兵都是土生土長的遼東人,與韃子有著血海深仇,作戰起來非常勇猛,加上在毛文龍的指揮下與韃子打了不少仗,戰力不可謂不高。

孫元化還花重金從澳門請來葡萄牙軍官團前來教授這些遼兵使用新式西洋火器。

新式火器營共有兩營,每營四千人,其中戰鬥部隊兩千人,後勤人員兩千人,配有雙輪車一百二十輛,炮車一百輛,糧車六十輛,共兩百八十輛。

此外,各營還裝備西洋大炮十六門、中炮八十門、鷹銃一百支、鳥銃一千兩百支,炮手還配備手銃,這樣火器幾乎人手一支,可以說,孫元化已經走在了這個時代的前端,他所裝備的遼軍僅從裝備而言,已是這個時代最強大的火器軍團!

然而,戰爭中占決定因素的從來就不是武器裝備,而是使用武器裝備的人,那些兵將,才是決定戰爭走向的最終因素。畢竟孫元化和徐光啟都是文人,對當兵的了解太少,對投靠他們的東江遼軍更是知之甚少。

他們不知道毛文龍麾下的這批遼軍很多是海盜、囚徒出身,雖然打起仗來都是亡命之徒,但道德低下,匪氣十足,雖然作戰勇猛,卻在骨子裏仍是一支亦兵亦匪的軍隊。

登州保衛戰第十四天的深夜,耿仲明和陳光福、謝廷駿、安森等東江遼將從內策應打開城門,叛軍從登州東門一擁而入--登州淪陷!

總兵張可大死力奮戰,然終因寡不敵眾,戰敗自殺殉國。

而孫元化也選擇了自刎,卻被部下救下。孔有德先是要求孫元化做首領,領著他們和朝廷接著幹下去。

孫元化嚴詞拒絕,並苦口婆心反複勸導孔有德重新回歸朝廷的懷抱,曉之以理,動之以義。

孔有德的確有所意動,於是打算派人向朝廷請求招安。

但是李九成認為,事情既然已經做到這個份上,和朝廷也就沒有可能再和解了。再說,孫元化如今被自己俘虜,他的話朝廷還認不認賬還是兩說呢。總之,李九成不同意招安。

孫元化又說自己可以去向朝廷陳明此事,請求朝廷寬大處理,招安孔有德等人。念及孫元化以前的收留提攜之恩,孔有德將孫元化釋放。

同時被俘的還有蓬萊縣令、參議、總兵、參將等一大批官員,葡萄牙總教習特謝拉·科雷亞等12名葡萄牙軍官戰死。

登州的淪陷,使得孔有德的實力急速膨脹,他不僅得到近七千遼兵,更得到四千匹戰馬,餉銀一百一十萬兩、紅夷大炮二十多門,西洋炮三百門,其餘火器和甲仗,不可勝數,可以說整個遼鎮的軍事物資全成了孔有德的囊中之物。

如此一來,孔有德部下就有了一萬餘精銳的東江舊部遼軍,以及裹挾而來的各地流民百姓、投奔而來的山賊土匪等等勢力,共計八萬五千餘人,聲威大盛。

蛇無頭不行,實力膨脹後,孔有德等人開始建立偽政權,他們首先推舉最年長的李九成為都元帥坐頭把交椅,孔有德居第二、耿仲明居第三。

就在昨日,叛軍憑借先進的火炮形成的強大攻堅能力,攻克黃縣,一時間,氣焰十分囂張。

消息是從登州逃出來的守城士兵口裏得知的,登州一帶現在是人心惶惶,百姓驚恐。

墨離頓時愣住了。本來,他們接到的作戰命令就是趕赴登州,和登州城裏的守軍裏應外合一舉剿滅孔有德叛軍,可是現在登州失陷了,那自己怎麼辦?

單憑自己這兩千來人能夠擊敗孔有德已經實力大漲的近十萬大軍嗎?

高起潛的京營完全就是一幫廢物,可以當他不存在了,至於祖大成的幾千人,兩部加起來也不到一萬人馬,真的有信心打敗叛軍十萬人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