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2 / 2)

次日,李自成成功說動羅汝才率部和他一起回到關中,兩萬餘人馬開始避開盧象升的重兵圍剿,朝關中奔去。一路之上,又收留了數千災民加入隊伍。

李自成、羅汝才等人率領農民軍渡過黃河,朝延安、慶陽等地殺去,一路避開官兵重兵防守的大城,專門朝鄉村和小城鎮發展,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由於農村官兵力量薄弱,李自成等漸漸又再壯大起來。

三邊總督洪承疇很是惱火,這盧象升又把流寇趕回了陝西,而且愈演愈烈,這不是給他找難受嗎。但是惱火歸惱火,流寇既然來了,那就要剿啊,但是李自成之流太狡猾,官兵一來,就專往深山大林裏鑽,官兵一走,他又跑出來襲擾鄉鎮富戶,洗劫各處有錢大戶,惹得怨聲載道。

再說盧象升,他好不容易打殘了高迎祥的主力,沒想到還是給他的部將李自成逃了出去,還和羅汝才合成一股了,心裏也是惱火得很,正想帶兵繼續追擊李自成,和洪承疇合力剿滅這股殘餘流寇,這時京師卻來了聖旨了。

聖旨上說,後金韃子皇太極前些日子掃平了蒙古林丹汗,收服了蒙古各部勢力後,軍威大盛,收服了近二十萬蒙古騎兵歸於麾下,追得林丹汗逃到了青海,到了河套的時候,皇太極順勢回師大同,要從大同寇關,入侵大明,準備再來一次京師大戰。

大同總兵得到消息後,連忙上報朝廷。由於前段時間孔有德登萊之亂消耗了朝廷許多兵馬和和錢糧,一時之間無兵可派,當下隻好調集最近的盧象升部兩萬人北上,支援大同。

原來,開春後,皇太極便即點齊八旗精銳五萬人馬,留下長子豪格率領五千旗兵守衛沈陽,並傳令歸順後金的蒙古各部火速率部來會,二次征討林丹汗。

科爾沁、巴林、奈曼、敖漢、喀喇沁、土默特、阿魯科爾沁、翁牛特、阿蘇特等部的部長台吉會於西拉木倫河岸,總兵力約十二萬,越過興安嶺,以橫掃千軍之勢朝林丹汗部殺去。

林丹汗雖有鴻鵠之誌,可惜卻是誌大才疏之輩,對於後金八旗疏於防範,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即被皇太極打得大敗而逃,最後隻能率領長子額哲和數千親信倉皇逃到青海。

林丹汗逃到青海後,青海這地方山高崎嶇,氣候嚴寒,不利於大規模進攻。加上林丹汗十多萬部眾此時僅剩四五千人馬,又偏據青海一隅,對後金再難形成威脅,於是皇太極決定撤兵。

但是想想去年在遼東受到的重創,皇太極就氣憤填膺,大軍現在已經開到河套,不如幹脆揮師攻破明國的大同、宣府,直逼京師,說不得這次沒有了袁崇煥,可以一舉攻破大明京師,奪了他大明江山,以血去年戰敗之恥。

大同裏京師甚近,防衛力量又不足,而韃子又是大明的死敵,萬一讓韃子破關而入,像三年前一樣直逼京師的話,那後果可是不堪設想的。

為此,盧象升不敢稍有耽擱,當下立即拔營北上,馳援大同。

至於李自成、羅汝才這兩貨,那就交給洪承疇去頭疼好了。

盧象升一走,太原、平陽乃至河南一帶的官兵力量都相當薄弱,李自成等人沒了後顧之憂,又卷土重來,接連攻城略地,那些府兵、衛所兵之前早就被流賊殺得心驚膽戰了,哪裏敢圍剿這些流賊?

李自成迅速發展壯大,不但盤踞了延安府、慶陽府大部分鄉鎮,而且又再次把勢力遍布河南、山西等地,聲勢更加浩大。

在此期間,李自成又接連招收了好幾員大將,其中有袁宗第、劉體純、郝搖旗等等。這些人加入李自成的農民軍後,作戰頗為勇敢,屢立戰功,頗得李自成看重。

而且,宋獻策和顧君恩也先後加入了李自成的隊伍,這兩大智囊型的謀士的到來,使得李自成等流寇擺脫了缺乏謀伐的困境,一改過去隻知道劫掠殺伐的土匪行徑,開始提出如何收買人心圖謀大業的計策,逐漸成為了李自成所倚重的重要謀士。

宋獻策精於奇門遁甲及圖讖等術,李自成信若神靈。

宋獻策又根據明王朝政治腐敗,即借術數指出其“國運將終”。為了更快地建立農民政權,樹立李自成的威望,他又提出“十八孩兒當主神器”的口號。

宋獻策認為,此一口號的提出和宣傳,對於動員爭取群眾,鼓舞農民軍士氣,孤立明王朝統治者,都能起到極大的作用。

於是,在和李自成商議後,宋獻策便將之編成童謠,先教一下孩童傳唱,慢慢擴大影響力。

不久之後,河南、山西、陝西等地民間紛紛流傳:“十八子,主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