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現在形成了一個詭異的局麵,四股力量在互相角逐著。
後金方麵,占據了遼東、京師、北直隸、山西太原和河北真定、順德、河間等大片原本屬於大明的國土,兵鋒直逼濟南。
另一方麵,在朝河南進軍的時候卻又遭到了墨離率領的墨家軍的頑強抵抗,難有進展。
李自成的大順軍則盤踞在西安和蘭州一帶,最東麵的是郝搖旗率兵駐守的平陽府,目前和金兵也偶有交戰。
而代表了南明政權的朱大典部魯軍在麵對金兵的進逼下,卻表現得有些令人失望,自從在順德府吃了敗仗後,魯軍對陣金兵是節節敗退。
三四月間,正是多雨的季節,墨家軍火器的優勢沒能很好的發揮出來,一度被迫放棄了涉縣和磁州,退守彰德。
由於和李自成的大順軍達成了停火協議,周遇吉和馬守應也在保寧停火,馬守應部退往漢中,而周遇吉、杜耕也率兵北上河南,抗擊金兵南侵。
墨家軍這邊還能和金兵基本保持平局,打成平手,東線的朱大典表現就差勁得多了。因為兵員戰鬥力相差太遠,加上南京方麵又沒有及時增派援兵和糧餉,導致朱大典在山東一敗再敗。
弘光元年四月中旬,因為部下損失過重,朱大典、劉良佐、左良玉、徐從治等人放棄了濟南和登州、萊州,往徐州方向撤退。
登州水師統領安振海見徐從治等人均撤退,登州不保,無奈之下隻得率領水師全員南撤至鬆江。
朱大典兵敗撤至徐州,南京上下均極震驚。弘光甚至暗暗後悔當初沒有給朱大典增派援兵,導致金兵勢如破竹一路南下,再這麼下去,南京都將危急!
但是此時弘光後悔也沒有用了,因為他現在不是肯不肯派援兵的問題,而是已經派不出援兵了。
原來,王自用、張獻忠等人自逃到安徽、浙江一帶後,趁著墨家軍北上的空檔,大肆招兵買馬,接連攻陷了安徽和浙江大部分州縣,甚至連福建的一些州縣,都已被攻占。
為此,弘光不得不派馬士英領軍剿賊,撲滅王自用和張獻忠的賊亂。
馬士英一走,便帶走了南京大部分兵力,使得南京抽調不出兵力來支援朱大典抗金。形勢變得岌岌可危起來。
大同。
盧象升感到很憋屈。他萬萬沒想到,自己從太原北上大同後,李自成這廝居然死灰複燃,而且還發展得這麼迅速,僅僅半年時間就擁兵數十萬,還打進了京師,逼死了大行皇帝,滅亡了大明帝國。
盧象升更沒想到,皇太極會在這個當兒繞過去進攻寧遠,李自成興也匆匆,敗也匆匆,這打進京師還不到一個月,居然就被皇太極和吳三桂趕了出來,敗退西北。
這天下變化得也太快了些了吧!
盧象升鬱悶之際,得知金兵在多爾袞和濟爾哈朗的率領下已經從京師殺到了山西,急忙找來副將陳奇瑜商量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