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四省總督(1 / 2)

對於隆武帝虛頭巴腦的封賞,墨離並不感冒,不置可否。弘光朝廷成立不足一年便煙消雲散,對於這個毫無實力的朱聿鍵,墨離更是不抱什麼希望,因此不予理會,隻想悶頭發展自己的實力,消滅後金韃子。

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隆武朝廷成立後不到一個月,桂王朱常瀛也在廣西梧州也稱監國,改國號為永曆。

由於廣西地處偏遠,消息傳送較慢,當弘光駕崩的消息傳到梧州後,朱常瀛當即宣布自稱監國,統禦大明臣民抗金。

其實,這個時候朱聿鍵已經在福州稱帝了,但由於路途遙遠,消息的延誤,朱常瀛以為沒人稱帝,於是以萬曆皇帝之子的嫡親身份繼位。

這樣一來,一下子便變得尷尬起來。

按照血統親疏,桂王朱常瀛無疑要比唐王朱聿鍵要顯得“合法”多了,因為朱常瀛是萬曆帝的親兒子,而朱聿鍵隻是一個很疏遠的宗室,缺乏繼位的大義名分。

但是,朱聿鍵畢竟也是朱元璋的後人,大明宗親,他繼位的時間又比朱常瀛早上近一個月,按照登基稱帝的先後次序,自然是以朱聿鍵為尊了。

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朱聿鍵第一時間以宗室的身份登基稱帝,也是有理有據,無法否定。

但一國無二君,現在兩人都稱自己是皇帝,治下的大明官員百姓卻就不知道該聽誰的了。

朱聿鍵既然已經稱帝,那就不可能無緣無故的退位了,那些把他推上皇位的勢力也不可能讓他退縮。

於是,圍繞誰才是正統的問題福建政權和廣西政權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口誅筆伐互不相讓。

總算他們都還有些理智,不至於在這關頭動刀槍來爭正統名分,不然皇太極、多爾袞隻怕會笑死。

既然誰也無法說服誰,那便各行其是了,隆武朝廷和永曆朝廷各自以大明正統的名義來管轄治下的百姓。

論實力,其實還是隆武朝更強一些,因為鄭芝龍提督的福建水師實力不俗,此時已經擁有大小戰船一千餘艘,而且經常和盤踞台灣的荷蘭水師幹仗,以及橫行海上的各國海盜也經常為了搶奪地盤和財貨而大都幹戈,海戰實戰經驗豐富,而且勝多敗少。

但鄭芝龍也隻是海上力量強橫,在陸上的實力並不強。而且鄭芝龍畢竟是海盜出身,並不是隆武帝的嫡係,朱聿鍵依附在鄭芝龍兄弟的身上,其實也是迫不得已。

永曆帝朱常瀛同樣沒有多少自己的實力,稱帝後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於是也開始四處拉攏手中掌兵的實權人物,而墨離就是他首先要拉攏的首要人選。

朱常瀛的封地原本在衡州,去年張獻忠肆虐湖廣的時候衡州也被攻破,朱常瀛慌忙帶著一家老小前往廣西梧州避難,後來就在梧州安定了下來。

崇禎縊死後,朱常瀛本來也是繼位的熱門人選,隻是可惜他遠在廣西,距離南京太遠,所以南京留守官員沒有考慮擁立他而擁立了福王朱常洵。

朱常洵死後,朱常瀛覺得這次機會來了,這皇帝輪也該輪到自己來做了吧,於是在一班文武官員的擁立下即位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