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蘇格蘭
行者無疆
作者:雋大鵬
多年前我便有著對蘇格蘭的無限憧憬。蘇格蘭位於大不列顛島的北部,東臨北海,西臨大西洋,南北跨度約500公裏,東西跨度約200公裏,麵積近八萬平方公裏。蘇格蘭曾經是獨立的王國,1707年,蘇格蘭正式與英格蘭合並為一個國家,成為大不列顛王國。雖然在外交、軍事等事務上,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威爾士一樣,受到英國國會管轄,但蘇格蘭擁有自己的議會,對於內部的立法、行政管理擁有高度的自治空間。蘇格蘭聞名於它的蘇格蘭情調,城堡、風笛和蘇格蘭花紋融為一體,早就讓我心馳神往了。
蘇格蘭之旅所走過的路線大致是一個環形,始於蘇格蘭首都愛丁堡,北上華萊士故鄉斯特靈,繼續沿著蘇格蘭高地北上到達天空島,再到漁港小鎮奧本,終結於蘇格蘭最大城市格拉斯哥。
愛丁堡
從英國南部乘火車北上蘇格蘭,第一站自然是蘇格蘭的首府愛丁堡。世界上奇特的城市很多,但愛丁堡絕對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城市,一個會讓你過目不忘的城市。在蘇格蘭的曆史上,愛丁堡就像一麵旗幟,這麵旗幟上留有無數的曆史印跡,上麵寫滿了光榮與夢想,也留下了悲傷與惆悵。在蘇格蘭和英格蘭幾百年的曆史紛爭中,愛丁堡就像一個勇敢的古代騎士,堅守著傳統的蘇格蘭精神。
愛丁堡的城市分為舊城區和新城區。舊城區大部分的建築都是建在山坡上,從著名的王子大街走向愛丁堡城堡恍如置身於中世紀。而要俯視整個老城則要到新城的卡爾頓山山頂。黃昏時我登上卡爾頓山,山頂有幾根大圓柱,有點雅典衛城遺址的風味。穿行在蘇格蘭悠久的曆史中,可以看見各個時代的各種風格的建築層層疊疊的鋪展開來,很多黑色的尖塔仿佛火燃燒過一樣,古老而又滄桑。在蘇格蘭,隨時都會遇到現場版的風笛演奏。在城市街頭,常會見到全副披掛的蘇格蘭人,穿著格子裙,一件色調相配的背心,一雙長筒針織厚襪,裙子用皮質寬腰帶係牢,下麵懸掛一個大腰包或是一個酒壺,鼓動著腮幫,旁若無人地吹奏,前麵的地上放著頂帽子,裏麵有路人給的幾枚硬幣,不知道這種街頭的演奏,是為了錢還是為了音樂,是為了自我宣泄還是為了尋求路人的欣賞,或混而有之。不管動機如何,風笛的音色是十分超脫的,聽著空靈悠遠的笛聲,疲憊會被一點一滴地帶走。即使是站在人流車流不斷的王子大街上聽風笛,人也會完全的放鬆下來。
愛丁堡是孤獨的。說它孤獨,是因為千年以來,它就這麼孤單地漠然地注視著這片土地上的紛爭離合。愛丁堡又是歡愉的,因為它張開的雙臂擁抱著世界上最瘋狂的文學家和藝術家。就在這塊高低起伏的山地上,孤獨與狂歡,奇幻與陰森,戰爭與自由,包容與苛刻,都彙聚在愛丁堡,豪放又任性地彙成了蘇格蘭的精神首府。
斯特靈
曾獲得奧斯卡五項大獎的影片《勇敢的心》以古代蘇格蘭勇士威廉·華萊士抗擊英軍的傳奇為靈感,將公元13世紀的蘇格蘭人民大起義這一重大曆史事件搬上銀幕,把一部曆史影片打造成了一部勇敢悲壯、波瀾壯闊的電影史詩。影片中蘇格蘭高地荒涼廣闊的高山和湖泊,色彩斑斕的森林和村莊,低沉淒婉的風笛,蘇格蘭人民發出的反抗的淒厲的呼號及華萊士寧死不屈,追求自由的精神令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懷。蘇格蘭民族獨立紀念碑建在斯特靈郊外的一座山上,高大巍峨。俯視著整個斯特靈地區。在山腳下有一座華萊士紀念碑,是以影片《勇敢的心》中華萊士的扮演者梅爾·吉布森的形象塑造的。華萊士一手拿武器,一手拿盾牌,正在發出憤怒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