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敦煌往事1(1 / 3)

敦煌位於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地的交彙處。氣候幹燥,植被覆蓋率隻有4.5%,在敦煌是的周圍都是茫茫的戈壁和沙漠,典型的中國西北風貌。

在中國古代,有一條著名絲綢之路,而敦煌就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被譽為咽喉鎖鑰,是絲綢之路的要衝,因而成為中西方貿易的中心和中轉站。頻繁的貿易往來,自然讓敦煌變得繁榮富足,因此,敦煌也成為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這裏也曾近建立起數個政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敦煌成為中國古代西北的政治經濟中心。比較有名的政權就有月氏,匈奴,前秦,後秦,前涼,後涼,北涼,西涼,吐蕃,回鶻等等,最有名的要數少數民族黨項人建立的國家,西夏。為什麼如此說呢?因為其他的政權隻是曇花一現,並不長久,唯一能夠長久延續的也就隻有西夏一個而已。

要說敦煌什麼最出名,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那裏有舉世聞名的莫高窟。莫高窟又稱千佛洞,始建於十六國時期的前秦,曆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曆代的興建,形成了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

這樣一種難得一見的佛教藝術瑰寶,自然引得無數的國內外遊客前來遊玩觀賞,同時也引來了另外一些不速之客。因為他們從其他途徑發覺,在佛像和壁畫的光彩背後,還隱藏著更多更大不為人知的秘密。

二十年前,莫高窟已經是眾多遊客和佛教信徒的必來之地,在眾多遊客之中,有一夥不怎麼起眼的人混進其中,眼神裏卻透露著與其他遊客完全不一樣的神采。

這夥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一共六個人,但是比例不協調,隻有一個女的。他們和其他遊客一樣,不斷地流連在莫高窟裏各式各樣的佛像之間,但是目的卻大不相同。普通遊客對那些惟妙惟肖的佛像,生動傳神的壁畫都是充滿的驚奇之色,而這夥人雖然也在看佛像和壁畫,卻不是出於觀賞的目的,反而更像是在尋找著什麼東西。

“師哥,你看這尊佛像,刻得好像幹爹啊?”隊伍裏唯一的女子,調皮地指著一尊佛像,對著身旁的羅毅說道。

“嗯?”本來正在自己尋找對比的羅毅被自己的師妹打斷了,就順著他師妹所指的佛像看了一眼,自己也不覺地笑了出來,“小蕾,你說的還真有點神似,而且我是越看越像,說不定師父前世還是佛陀轉世啊!”

羅毅和師妹駐足觀望了一會兒,自然把其他人都吸引了過來。他們都是師兄弟,當然對同自己的師父再熟悉不過了,所以當其他兩個人也看見那尊佛像的時候,都一直認同羅毅的說法,因為那尊佛像確實和他們的師父很像,不由得他們不多看兩眼。

這時,隊伍裏唯一的老者,也就是他們的師父,臭著臉走了過來,對著他們每個人的腦袋都是一頓爆栗伺候,“看什麼呢?你們不知道我們是來幹什麼的嗎?”

被師父一段教訓,四個人頓時就老實了,坑都不敢吭一聲,一個個灰溜溜地從旁邊溜走,繼續他們未完成的事。師父當然也聽見了自己徒弟剛才的對話,也忍不住抬頭看了一眼那尊佛像,“啊,還真有點像我,難道我真是佛陀轉世?”師父又想了想。覺得這種想法非常的荒誕,自嘲地搖搖頭,跟著自己的徒弟去下一個石窟尋找他們所要找的佛像。

這夥人是什麼身份呢?沒錯,他們就是一夥盜墓賊,見好聽話的說他們就是江湖中與摸金校尉齊名的發丘中郎將。傳說,當年曹操起兵苦無糧餉,活人已經摳不出錢來,於是就偷偷地成立了兩隻特殊的軍隊,專門找死人借錢,這兩隻軍隊就是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

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雖然幹的是一回事,但是互不統屬,盜墓手法大同小異,但是又各有千秋。不管他們的名聲如何,終歸是為曹操的事業,做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隨著時間的遷移,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也各自演變成不同的門派,從技術層麵上講,摸金校尉更勝一籌,但是也不是說發丘中郎將一定就更差。比如羅毅就是發丘中郎將裏的佼佼者,雖然才二十多歲,卻早已經名滿江湖。而摸金校尉由於傳承稀少,除了聽過的幾個老摸金校尉之外,下一輩的摸金校尉至今都沒有出現,有人甚至懷疑摸金校尉後繼無人了。

發丘一門的人員也不是很興旺,但至少還在有幾個分支在。比如羅毅所在的一支,就是公認的比較正宗的一支。羅毅的師父叫什麼並沒有人知道,隻知道他姓邱,人很斯文,一點都不像是江湖中人,倒更像是以為教書先生,再加上原本他是一位亂挖一氣的土夫子,後來才拜入發丘一門,所以江湖上都稱他為邱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