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帝陵之東(1 / 3)

王宗漢火急火燎地把我和王雨晴從洱海之邊叫回來,原來竟然又發現了有關於名劍的消息。原來我們都以為太阿和工布兩把名劍藏在秦始皇陵之中,可是王宗漢不知道從哪裏搞來一卷破爛的竹簡,卻改變了我們的想法。

竹簡非常殘破,字跡也模糊不清,好在有林如水這個考古學的權威。他不但在考古學是一把好手,在文物的複原的造詣也非常的深。不但鑒定出這卷竹簡的真偽,還能從這卷爛貨中,提取出我們所要的信息。

竹簡的名稱是《秦皇寶典》,但是著書者卻不是秦始皇本人,而是他身邊最得寵的太監,趙高。趙高,這個名字恐怕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是遺臭萬年的大奸臣,但是他對秦始皇還是非常的忠心,要不秦始皇怎麼會委以重任呢?相傳,秦始皇陵的建造就是有趙高監督的。

那麼,《秦皇寶典》裏究竟記載了什麼呢?原來秦始皇也是愛劍之人,生前也妄圖把天下名劍盡歸囊中,但是最終卻沒有成功,十大名劍中隻有太阿和工布落到他的手上。不過天下寶劍可不止十把,秦始皇還是收羅了萬千的寶劍,還特地為那些寶劍修了一個劍塚。但是劍塚的位置卻不在秦始皇陵的主體之內,而是留下了一句十六字的謎題!

“帝陵之東,百裏之內,落水之間,隱洞之中,冥域之下?”我反複地代琢磨著這二十個字,但是除了前八個字,可以理解之外,最關鍵的後十六個字卻想不太明白。

“秦始皇陵以東,可是卻沒有提示到底有多遠,難道我們就沿著東邊一直找過去嗎?”王雨晴眯著眼,搖著頭問道。其實在他自己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都覺得不靠譜,這樣漫無目的的找,肯本就不是辦法。

“不,應該有個距離,既然劍塚的本意是為其實陪葬,那麼離秦始皇陵的主體,就不會太遠,否則,就談不上陪葬了!我個人覺得應該在五十公裏之內,不能再多了!”林如水的話,還是比較可信的,畢竟人家是權威的考古學專家,理論上是不會有錯的。

“林教授說的沒有錯,劍塚應該裏秦始皇陵不會太遠,關鍵是後麵十二個字,落水之間,隱洞之內,冥域之下!會不會是筆誤,那洛水寫成了落水呢?”我看了看林如水,就是想看看他的反應,會不會這個老頭看錯了或者寫錯了呢?

林如水看到我的眼神,馬上就明白我在懷疑他是不是搞錯了,所以他笑著說道:“小花,你大可以放心,我敢以我的名譽來擔保,卻不會有錯,一定是落水而不是洛水!”

王宗漢似有所想地說道:“其實我一開始也是想到了洛水,畢竟洛水的發源地就在陝西,而且也在秦始皇陵的東邊,但是唯一不符合的條件就是太遠,秦始皇絕對不會把劍塚修建在裏秦始皇陵太遠的地方!”

“那麼在秦始皇陵東邊的方向,還有沒有叫做落水的河或者是湖之內的呢?”我環視周圍,希望有人可以給我一個滿意的答案。

但是眾人一片沉默,似乎沒有人知道這個答案。這個時候陸飛舉手說道:“會不會這個落水,指的並不是河和湖,而是代表另外一層意思呢?”

“另外一層意思?”我以為陸飛發現了什麼,急忙問道:“書呆子,你是不是想到了什麼?有什麼發現,大膽地說出來!”

陸飛不好意思地撓撓頭,笑道:“其實我就是隨便說說,也沒有想到什麼?”

“切!書呆子,沒想明白就閉嘴,老子還以為你的腦袋瓜子比我聰明,還不是和我一樣盡胡說八道!”劉祥不滿地說道。

“陸飛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如果我們一直把落水想象成某一條具體的和或者一個湖,反而會堵塞我們的思路,如果換個方式來理解,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王雨晴好像想到了什麼,但是又不敢確定,所以欲言又止。

“晴兒,你是什麼意思,換個方式,難道把落水理解成落下來的水嗎?”我一邊冥想,一邊問道,可是這話一出口,我突然就好像抓住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