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題一出,廊下的眾學子已紛紛討論起來。
此次來碧水庭院的學子除了碧水庭院本身的學子以外,還有晉域三十大城各地的出名才子,人人俱是風流俊傑。
這個問題其實徐默也偶爾會想,但他也找不到答案,前一世少年時是想出人頭地,到他坐上大漢皇庭第一神將時又想統一天下,讓百姓最終免於戰火,等統一了七國後又想去捕四方惡龍練就龍神體。
人在不同階段活著的目的也不同,若說起活之意義,究竟什麼才是意義呢?
眾學子討論半天,卻聽李嫣然道:“素聞榆次城才子程炳瑞程公子對縱橫謀略之術頗精,有沐晨三日得鬥兵貼的不世之能,想來對活之意義必有獨到的見解,不如就先請程公子為大家做個開場。”
李嫣然剛說完,便見一個青衣濃眉的年輕公子從廊下一處的茶桌上站了起來:“得五公主誇獎,程某深感榮幸,不才今年二十有五,對漫漫人生也有些感觸,但算不上玲瓏透徹,下麵程某隻發表一下自己的拙見,有何不足之處,還請諸位海涵。”
程炳瑞的鬥兵貼在學子中也廣為盛傳,貼中針砭時弊,對戰火紛爭的看法可謂字字珠璣,之中言論深得廣大學子的認同。他也評過徐封雲其人,說他雖有雄心壯誌心懷天下,但卻過大於功,一是戰場上太過殘忍,嗜殺成性,二是自大輕狂,根本不知百姓所求。徐默當年是沒看過這鬥兵貼,若是看過,非氣個半死。
徐默努力從這具身體原主人的記憶裏回想了一番,才憶起鬥兵貼之中的內容,不禁暗罵:這些個學子隻會紙上談兵,戰場上不殺人難道對詩?他還想起原來的徐默也曾點評過鬥兵貼中評價徐封雲的這一段話,隻寥寥幾字:戰無對錯,史之必然。
這麼一想,徐默忽然覺得原來的那個自己也不傻,應該說是大智若愚。
程炳瑞清了清嗓子侃侃而談道:“程某覺得,人活之意義便在於做個有用之人,對親人有用,有朋友有用,對王庭有用,對天下百姓有用。古人造字做典,傳授經驗,才使後人步步向前。堯玉使人知曉五穀雜糧,桑楠創飯之五味,樂師陶做江河曲,這些曆史先賢都乃有用之人,才可流芳百世。所以程某的活之意義也與諸位先賢一樣,創造未知記載於史,以此造福後人。”
說完這些,程炳瑞又道:“個人愚見,不知五公主覺得怎樣?”
李嫣然如仙子一般笑道:“程公子所言可謂真知灼見,正是大家風範,嫣然受教了。嫣然也曾想過這些,不過記載於史流芳百世並不是嫣然所求,公子先請坐。”
程炳瑞見並未得到李嫣然賞識,悻悻而坐,不過他的言論卻得到諸多學子的認同,大家都紛紛鼓掌。
李嫣然又點名道:“未己城才子柳如風柳公子乃詩中豪傑,有舉杯對月吟百篇的壯舉,不知會對活之意義有何看法呢?”
話一說完,未己城才子柳如風站了起來,隻見他相貌堂堂麵若玉冠,一身白衣勝雪,也是人如其名,隻聽他道:“剛才程公子一番妙論也使柳某受教了,不過柳某與五公主一樣,對流芳百世沒什麼興趣。人有七情六欲,天有風霜雨雪,萬事萬物皆有靈,柳某會望月對詩,登山觀海,賞梅弄菊,也想嚐遍天下美酒佳肴,悟其美妙之處借以詩中,所以柳某的活之意義便是詩,人生處處皆成詩。還請五公主賜教!”
李嫣然笑道:“柳公子乃縱情之人,嫣然自問無法與公子相提並論。”
柳如風未想到他投其所好也沒能得到五公主的青睞,便也頹然坐下。
李嫣然又道:“方才兩位公子說的都不錯,接下來諸位可自行發言,不知誰能解嫣然心中疑惑。”
眾學子沒想到晉域最出名的兩大才子都沒能打動五公主,他們誰還能行呢?此次品茗大會,學子們來見李嫣然這個仙子是一方麵,另一方麵,他們每個人也想得到李嫣然的青睞。
這些個學子平常在各方也都是佼佼者,可麵對五公主這等天人時,也都沒了自信,一時之間也沒人敢再站出來發表言論。
等了一會,李嫣然見眾人都不敢說,便又道:“若是有人能幫嫣然解了疑惑,嫣然可將其舉薦於父王。”
此話一出,眾學子來了精神,一個一個的開始踴躍發言,有說是為了尋覓佳人陪伴的,有說是為了效忠晉王的,還有實在者說是為名為利,更有大膽者說房中術乃是活之大道。
可一陣熱情高漲過後,李嫣然還是沒有讚同任何人的言論。她甚至有些氣餒,為何這一眾學子都隻會誇誇其談,沒有一個能解了她的疑惑。她也與餘果羽論過此事,但餘老雖是大智者,卻也無法言明這個看似簡單實則宏大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