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共今年最重要會議開幕(1 / 2)

一連四天討論依法治國 多家媒體觀察改革走向

頭版

作者:王剛 李珍 青木 蕭達 楊明 劉暢 汪北哲 柳直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20日開幕,在世界多個國家困頓於戰亂、病毒、爭吵、衰退之時,像中國這樣為全力推動改革聚焦國家發展而舉行的會議極不尋常。本屆全會的主題是“依法治國”,它被視為中國治國方略發展的重要一躍,從市場經濟體製完善到反腐、從國企改革到霧霾治理,中國社會的方方麵麵都將被注入新的動力。西方媒體緊盯本屆全會,試圖發現中國未來走向的端倪,一些人19日驚呼:中國主張的法治不是西方的法治。“西方中心論者”的這種抱怨不會讓中國改變選擇:每個國家都是為了解決本國問題而選擇適合自己的辦法,過去30年足以讓中國保持信心。隨著中國分量的增加,中共近年來的每一次大型會議幾乎都成了世界觀察家審視中國的節點,歐盟資深專家德福安19日說出了這些觀察家的心裏話:“研究中共是打開中國大門的關鍵,研究改革是了解中共未來的關鍵。”

“2014年最重要的會議”

對20日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美聯社視之為“2014年最重要的會議”。報道稱,本屆全會將聚焦如何依法治國,全會決定預計會議結束後宣布,它將為明年確立廣泛的政策框架。總部設在香港的財華社稱,全會三大議程備受矚目:一是聽取和討論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報告;二是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推進依法治國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這將是未來中國依法治國的綱領性文件;三是全會將對多名腐敗中央委員、中央候補委員做出正式組織處理,撤銷他們在中央委員會的職務。

“中共的四中全會,你需要知道什麼?”自稱“向一億多美國人和加拿大人以及2.95億其他國家人士提供商業信息”的美國CNBC網站19日向讀者普及關於四中全會的知識。報道援引一名經濟學家的話說,新領導層未來幾年將在實施法治和實現經濟再平衡方麵為中國帶來真正的改革機會,全會可能對未來幾年的中國經濟和社會產生重要影響。報道說,此次全會可能決定在各地設立獨立於地方政府的反腐機構,可能建立更具獨立性的司法體係,比如地方法院將直接聽命於最高法院,以擺脫地方政府對其辦案的幹預,全會還將決定實施土地改革和財政改革。

主張“認識中國大陸,掌握世界未來”的台灣《旺報》20日在頭版頭條刊登巨大彩色標題:“中共新思維,四中談法治”。同一天,該報刊登社論說,“法治是兩岸心靈契合的開始”。瑞士新聞網20日評論說,此次四中全會是北京最高級的會議,代表8000多萬黨員。會議主題是關於中國的法治、外交政策、反腐等。經過30多年空前成功的改革,中國正麵臨一個轉折點。她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增加國內需求和消費,資本市場更公平分配。報道稱,中國麵臨的挑戰是巨大的,需要改變懸殊的收入對比,引入社會保障體係,還有環境汙染等問題。對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已經給出大方向:“法治是必須的”。

“中共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聚焦法治,但不是西方所認為的那種法治”。美國《國際財經時報》以此為題報道稱,在執政的中共看來,“法治”的意思與西方不同。中國有自己的法律思想和實踐曆史,幾千年前中國法家就主張一個強大的統治者,利用法律力量維護社會和諧。同日的美國《洛杉磯時報》稱,“中共接受‘法治’——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報道說,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開始一場為期4天的高層會議,其中心課題是法治。但專家們表示,不可能引進西式法治。報道說,此次全體會議強調法治,屬於中國領導人良政、強黨運動的一部分。

“中國主張法治,意味著什麼?”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葛維寶20日在《紐約時報》上撰文說,與那些悲觀的觀察家預測的相反,四中全會不可能將法律視為黨控製中國社會的一個工具,中國社會及其法律體係都已經發生巨大變化,習領導的中國執政高層也已經進行了許多改革,甚至調整意識形態,積極邁向現代法製體係,這些變化不是擺門麵,它們反映了領導人的認識,即需要改善治理、解決民眾不滿的問題,回應民意。他還稱,最近幾年中國也進行了多項改革,包括減少死刑、使用程序更為嚴格,廢除勞教製度等。

期待與風向

德國柏林中國問題專家夫羅裏揚2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西方媒體上“中國主張的法治不是西方的法治”的說法,是“西方中心論”的一種表現,他認為,簡單比較中共與法治的權力大小,將兩者對立,這是不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