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跑休閑鞋,藍色牛仔褲,一件黑色外套,空一片昏黃的光景,李星澤飾演的劉建明,帶著墨鏡走在街道上。
車來車往,人潮如海,他僅僅是人流中的一員。
左手提著一個紙袋,袋子裏是一把槍,他習慣性的用紙袋拍著大腿,街上人流如織,熙熙攘攘,沒人知道他馬上要去殺一個人。
街道邊有人在搭台唱戲,他停住身,看了一眼,沒有停留的繼續向前。
穿過街道,他站在勞力士的櫥窗前,表上的時間在快速溜走。
他記得arry也戴著一塊這個牌子的手表。
他繼續向前-----如宿命一般。
穿過巷弄,站在一塊牌子前,透過墨鏡看著牌子上的‘香江曲苑社’幾個字,李星澤轉身走到鐵拉門前站定。
“哢!”
導演劉偉大喊一聲,這一段長鏡頭終於結束。
作為演員的李星澤,長長舒了口氣。
《無間道II》年底要上映,六月初,李星澤進劇組,開始這部電影的香江拍攝。
這一段看似簡單,從始至終,沒有一句台詞,甚至沒有眼神和表情,可是往往更考驗演技。
這一整段,從頭到尾,李星澤都隻能用肢體語言來詮釋。
而且,這是一段長鏡頭,中間不容有錯。
即便是一個錯誤,也要重頭來過。
這是李星澤拍攝的第4遍,整整拍攝了4遍,導演才滿意的鳴金收兵。
為什麼現在的鮮肉,大家都演技差,最大原因就是沒有肢體語言。
什麼是肢體語言?
無非就是生活中的動作。
起身,坐下,過馬路,吃麵,駐足,低頭----全是一些很生活的動作。
可是大多數人都想表現帥、酷,追求大製作,特效,以為這才是觀眾想看的。
實則不然。
這樣拍出來的電影,虛無縹緲,沒有生活的一麵,始終難以真正的打動人。
所有導演中,王家衛對肢體語言要求最高。
可能,這也是為什麼他的電影獨樹一幟,又拿獎無數的原因。
李星澤至今還記得,《阿飛正傳》最後分鍾裏,梁朝偉的表演。
修指甲,打扮,梳頭,點煙,穿衣-----在最後的分鍾裏,他沒有任何的語言和麵部表情,僅僅是憑借他的肢體語言,表現出了賭徒在出門前的特點。
把一個即將出門的賭徒,演繹的活了起來,觀眾完全沉浸在他的表演裏,根本不會出戲。
不過,聽為了拍攝這一段,他也是特地詢問了很多賭徒,現場更是NG了二十幾遍。
李星澤這一次,卻NG了4遍-----
“你子真的很有靈性。”拍拍李星澤肩膀,導演劉偉一臉讚賞:“我發現你又進步了。”
“謝謝。”李星澤唇紅齒白一笑:“希望能達到導演要求。”
“已經很棒啦,如此年輕的年紀,能把這部電影理解這麼透徹。”劉偉笑道:“我很喜歡你自己寫得人物傳。”
“導演,可以拍了。”遠處劇組人喊。
“好!”劉偉回頭回答。
準備一番後,劉偉大喊:“開始!”
李星澤再一次站在鐵拉門前,右手按下門鈴,鏡頭拉近,一個戴眼鏡的阿姨走出,拉開鐵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