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首張EP(1 / 2)

華聲娛樂,會議室。

初春的窗外,嫩芽悄悄探出腦瓜,街道上已經染上一抹淡淡的綠色。

方可清站在會議室最前方,指著投影儀上的內容,講解關於這一次李星澤的個人首張EP。

所謂EP又稱細碟,其實就是迷你專輯,它是一種介於單曲和專輯之間的音樂發行形式。簡單的理解就是歌曲數量的不同。

單曲大多數是1-首,專輯則在10首歌曲以上,而EP則是-8首都有,看製作方願意發行幾首。

不同於專輯的精心製作,EP的製作一般比較粗糙,有些公司純粹是為了知名度和快速圈錢,這方麵韓國市場最顯著。

可這也是市場需求逐漸轉變的結果,現在的觀眾缺乏耐心,新人如過江之鯽,有些還沒到沙灘就被拍死了,所以任何東西都講究一個快速。

單曲數量太少,很難引起反響,專輯要求又太高,而且有些藝人確實沒那個能力和時間,最重要的是公司好不容易捧紅一個藝人,當然要快速回本,所以現在市場上能安心做音樂專輯的歌手,寥寥無幾。

你隨隨便便上個綜藝節目收入幾十萬,可是這筆錢你拿來製作一首歌曲,可能還真不夠,甚至半首歌曲的錢都不夠。

於是綜藝節目越來也多,於是好聽的新歌,好的專輯越來越少,於是一批獨立音樂人開始出現,越來越受歡迎-----

其實李星澤挺佩服薛之謙的,雖然他身邊一直麻煩和黑料不斷,可是沒有人會懷疑他對音樂的執著與熱愛。

有多少人能真的做到跌落穀底後,依然堅持自己音樂夢想,用自己賺來的錢幫自己出專輯,相信這也是那麼多人喜歡他的原因。

老一輩不,新一代歌手裏像他這樣的歌手,真的很少了。

做人一定要明白自己要什麼,有些事情你必須要堅持自己底線,也許音樂就是他的底線吧。

不是李星澤不想製作一張完整的專輯,隻是這社會和時間不允許自己這麼做,目前自己還是一個新人,一切都還是未知數,所以隻能先出一張EP,看看市場反響,吸引更多粉絲對於自己音樂方麵的注意力。

這是保守的做法,也是最適合的做法。

網上一句話:鐵打的導師,流水的學員。

李星澤還是一個學員階段,現在要做的就是站穩腳跟,讓更多觀眾認識和了解自己,然後一步步用作品打動別人。

王並不是因為某一首歌或者某一部電影爆紅,而是一張張專輯,一部部電影堆積疊加在一起,這才是王。

這也是為什麼李星澤要參演偶像劇的原因,偶像劇是最快速也是最容易收割粉絲的路徑,一部偶像劇的爆紅,能讓一個藝人吃一輩子。

除了綜藝上、音樂上要得到別人認可,影視方麵也是一個藝人必不可少的一條路。

這條路遲早都要走,隻不過是早晚的問題。

方可清腳上一雙暗紅高跟鞋,一條白色九分西褲,露出白皙的腳背和腳踝,藍色條紋襯衣前半身部分紮入褲子,後半部分垂在外麵,打扮簡單卻氣質十足。

短發也紮了起來,露出白皙修長的脖頸和性感的鎖骨,聲音悅耳,條理清晰。

“因為李星澤已經確定最近要拍偶像劇,所以這張EP時間可能比較緊,我們要在李星澤出發劇組之前把需要的部分完成,之後用新歌發行來填補李星澤消失於視野的這段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