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外儒內法(1 / 2)

林陽曜所言,出論戰堂內大本分學子的疑慮。

從前,秦國借強勢變法,使秦國從西陲弱國,漸漸躋身西陲霸主。

此後曆代君王延續法令,靠法家權威,在秦國統治,建軍功製,立嚴酷法令,使秦國全民好戰。

縱然大家治國理念不同,時常不承認法家的效果,卻全都承認法家改變了秦國,改變了諸侯國格局。

今秦王一改秦國推行數代的法令,消弱法家在秦地的地位,轉而采取更仁義的儒家治國理念。

這無疑是自掘墳墓啊。

論戰堂內,不論眾學子,又或諸侯國公子,目光紛紛集聚在東臨閣,焦急等待季玄陵反駁。

特別是知道季玄陵身份的公子僚,公子魁,卿月公主,夢籮公主四人。

在林苑閣內,焦急就坐,欲等季玄陵論道。

季玄陵提著酒壺從東臨閣內走出來,身如鬆柏,狂笑道:“林陽曜,誰秦國消弱法家,轉投儒家呢?”

沒有嗎?

林陽曜錯愕,暗自不解。

“先生,既然秦地沒有轉投儒家,你且,為何消弱法家?”林陽曜道。

“對啊,啊,若沒有見地,別隨口咧咧!”

“就是,林先生所思,有自己的根據,你所言,何來依據呢?”

林陽曜怒聲質問後,許多心向齊國的學子,紛紛出生附和,一副不出個子醜寅卯來,休想善罷甘休的事態。

“哼,這便是狂妄的下場!”卿月公主怒哼,輕蔑的叱責。

公子僚,公子魁,夢籮公主笑而不語,一副等待好戲上演的樣子。

季玄陵提壺飲酒,仰頭郎朗發笑:“哈哈哈,儒家崇尚仁,禮,講究人與人有仁愛之心,促進國家和暢,君王取信於民,施仁政,體恤百姓,從而令國家安定,百姓安康。

法家主張以法為本,犯事受法令約束,法不阿貴,向來推行嚴刑酷法來保持秩序,從而令國家富強。

其目的相通!

似林先生所言,秦國攻城略地而不加治理,廢酷刑而召流民入境,秦地遲早分裂,此言,愚鈍,愚不可及。

似儒家所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對待百姓,俘虜,秦地堅持仁義為本。然無規矩不成方圓,如何妥善安撫流民,俘虜,又需法令來保證。

所言,秦軍何須廢除法令,自斷一臂呢?

林先生,沒有聽過外儒內法的策略嗎?

秦法好似刮骨鋼刀,剛猛,鋒利,剔除傷口所有汙穢,采取儒家仁義之術,似一味良藥,溫順,通和,最終愈合傷口。

一句話,儒法結合,儒法互濟。

故而,秦國兼並之地,既沒有豪強起義,又沒有暴民作亂。

法令推行時間越長,向心秦國者越多,何來秦地越強,越早崩潰一?”

外儒內法?

林陽曜的確沒有聽過,聞訊大吃一驚。

“好!”

“的好!”

陸元駒鼓掌叫好:“列國爭霸,王侯建功,百姓遭殃,若秦王推行的策略,似先生所言,讓陸某刮目相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