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舞陽公主(1 / 3)

李堯因材施教,試圖培養出賢君。

他在位期間,推行複耕行商,輕徭薄賦的策略。

多年來,大乾減少朝廷財政開支,貿易帶來大量的財政收入。

大乾內人口滋盛,所有倉庫,無不盈積。

南疆駐紮的龍騎自甘墮落,其他州縣仍有善戰的勁旅。

已經給未來的新君,打好豐厚的基礎。

若新君繼承皇位,改變大乾推行的休養生息策略,采取積極對外擴張的策略。

憑豐厚的家底,龍騎出征必然氣吞山河,鏟除各地諸侯。

柳君正挺身端坐,豎耳聆聽。

從李堯的話中,他隱隱約約猜出將來何人繼承皇位。

“起初,朕看重嶺南王,欲好生培養他,他竟然不知輕重,與南越王沆瀣一氣,協助李茂源在大乾內安插親信,為非作歹,導致大乾南疆三軍頹廢。

若他繼承皇位,還不把大乾拱手讓於別人。

海陵王倒是能征善戰,且精通軍務,多年來在封地內兢兢業業,為國戍邊,據他的封地內兵強馬壯,通過貿易,源源不斷賺取錢糧,當地百姓安居樂業。

他入主東宮,將來繼承皇位,興許能保證大乾對外作戰。

奈何海陵王太圓滑,平常沉默寡言,遇事常常靜觀其變,朕在他身上看到了李茂源的影子。”李堯。

“皇上,唐王行事詭異,卻識時務,知進退,在大乾眼皮底下壯大,可見其謀略之深,海陵王有唐王謀略與心智,對大乾非但不壞,還是大大的好事。”柳君正。

畢竟,海陵王在封地內的表現,足夠證明他的智慧與才幹。

“是啊!”

李堯捋著長須,叮嚀:“當前朝廷派係紛爭,海陵王在朝廷根基尚淺,獨木難支,你多提攜提攜他身邊的人,若海陵王南征能夠取得不俗的戰績。

把大乾江山托付給他,也未嚐不可。”

柳君正效忠李堯多年,對他的做事風格,對他的性格了如指掌。

此時心如明鏡,皇上安排海陵王,大將軍負責南方軍務,借機培養海靈王在軍中的威信。

與此嚐試收回大將軍的軍權,若海陵王能通過考驗,儲君非他莫屬。

“諾!”

是夜,秦王回到別苑。

賈問道,張懿,申屠秀,柳牧辰等將領,幕僚,仍在前廳內等待。

黃昏時,季玄陵匆匆進宮,生死攸關,處境撲朔迷離。

季玄陵歸來,申屠秀闊步上前,急聲詢問:“王上,李堯沒有傷害你吧?”

“前往書房話!”季玄陵道。

把錦繡城內的遭遇道給眾人,希望聽取他們的建議與策略。

事情牽扯太廣,他不敢掉以輕心。

廣泛聽取眾臣的建議,集思廣益,得到更好的策略。

何況,他在錦繡城內,臨時決定,迫不得已提出如此下策。

在鹹陽,函穀關駐兵,對秦國而言絕非好事兒。

畢竟,秦國將在許多時候被處處製肘。

得知季玄陵在錦繡城遭遇生死危機,眾人替他捏了把汗,幸好全身而退,不然,今夜將是秦國最大的災難。

今決定和親,結盟,駐兵。

賈問道半眯眼眸,神情躊躇,心有餘悸的:“王上的決定對秦國不利,奈何形勢所迫,以退為進不失為可取之策,既能保王上全身而退,將來龍騎從大康撤出,秦國不費吹灰之力攻陷大康。”

“好歸好,駐軍數量是不是過多了?”張懿神情焦慮,仰首相望,淡淡:“大乾朝堂內能臣宿將奇多,很可能製止王上的計劃,若李堯采納王上的建議,峰回路轉,柳暗花明,秦國暫時解除危機,若他拒絕,仍需周旋。”

大乾諸王奪嫡,派係盤根錯節,利益分配盤根錯節,有人支持,必有人反駁。

若李堯搖擺不定,待在龍城內,仍如坐針氈。

聞聲,季玄陵淡定的:“李堯作出抉擇,改日肯定招本王前往錦繡城,本王在此提前明。允許大乾駐兵,前提該保證分界而治。”

“諾!”

季玄陵恪守自己的底線,秦國選擇讓利,大乾貪得無厭的話,就不能任其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