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五 大校檢(二)(1 / 2)

所以黃昶雖然同時研究六門技藝,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倒並不算太多,迄今為止也並沒有對他的修行造成多大影響。反而借助相關產品帶來了大量收益。所獲得的大量資源,除了充分彌補自身賦不足的缺陷外,也把自己給武裝的非常完善,確實是非常有益的反哺。

如果長青子曾經在黃昶前世那個社會生活過,應該便會知道,這正是所謂“科學家思維”和“工程師思維”的區別:前者以研發新技術為主,而後者則是充分利用成熟技術。前者往往都是真正的才,而後者,隻要有足夠的細致和耐心,能夠虛心接受前人成果,哪怕中人之姿也可勝任。

——黃昶其實並沒有機子那樣恐怖的優秀賦,前世的他在大學中表現很出色,但也僅僅隻是個普通的大學生而已。到了這個世界後其實也一樣,他隻是非常善於利用現成條件,因勢利導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其成功更多還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

長青子當前也許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他至少知道:修仙者的道路千奇百怪,並不能一概論之,更沒有必要強求非走哪一條。

故此長青子的嘮叨也僅僅隻是嘮叨而已,以後該怎麼做,還是要黃昶自己決定。“專精”固然容易出成績,但“廣博”也未必不是一條可行之路。

…………

考試結束之後,便是比武階段。

這還是黃昶頭一次參加真正的宗門大比——上回他們作為青衣弟子,還算不上真正修士,隻在內部單獨比試了一下子便算。如何比得上這回:宗門隻要是在昆侖山上的煉氣修士全部參加,那可真叫一個人山人海,規模浩大。

按照長青子上次告訴黃昶的數字,西昆侖大約有五千名擁有正式身份銘牌的煉氣修士,當然其中大部分都是外門弟子,平時分駐於各地。執掌宗門各處產業,他們是不參加大校檢的,山下也沒那條件。

正常情況下常駐在西昆侖山上的煉氣弟子約為八九百人——即所謂“八百內門精英”,不過每到了大校檢的時候,山上人數便會猛增。很多外門弟子會各找理由,甚至專門輪換,盡可能爭取在這段時間內回到昆侖山上,就是為了參加校檢。

為何如此?——因為大校檢是由法元仙師們主持的,他們在考試以及比武的過程中,會對弟子的技戰術水平,以及策略選擇等方麵及時作出評價和指點,如果弟子提出問題的話,往往也會加以解答和教導。

——這便是師父所起的作用啊!內門弟子一直留在昆侖山上,經常能與法元仙師打交道,而如果是白衣真傳弟子的話,更是有師父隨時提點著,在學習方麵可謂得獨厚。但在山下的那些外門弟子,那就沒這麼好的條件了。

凡世間的法元仙師可不是那麼容易碰見的。就算有,那也必然是高高在上,身邊簇擁著無數門人弟子的一方霸主或是家族支柱,要不就是鎮國豪強,尋常煉氣期修士連見上一麵都難,更遑論請其指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