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歌星廠(1 / 2)

四六零廠和三二五廠是同一時期的產物,在六十年代建設大三線的時期,沿海地區大量工廠向內陸轉移,或者抽掉精幹人員和設備組建新廠。因此有了三線軍工體係。

按照當時的想法,就是建設第二套工業體係,由“一”變為“二”。讓國家下定決心的根本原因是中蘇危機,具體的導火索便是珍寶島衝突。也就是當年為了對抗蘇聯修正主義。新中國的工業體係自“156”工程起,所謂156工程,便是蘇聯援助新中國156個工業項目,基本囊括了工業領域。

老大哥要當老大,要把中國當成弟來使喚,中國那是不能夠答應的。起了衝突,老大爺在北方邊境雲集了上百萬軍隊。大縱深機械化突擊戰術理論讓部隊寢食難安,又因東邊有美帝國主義的威脅,我海軍弱幾無,那個年月,中國的外部壓力幾乎是曆史以來最大的。

因此,倘若開戰,如何保存工業生產能力再來一次長期人民戰爭,成了擺在眼前的最大的一道難題。

深挖洞,廣積糧,緩稱霸戰略出來。

於是有了三線工程——將全國分為三線地區,沿海為一線,尤其是東北地區,大量的工或舉家搬遷至一千多公裏之外的內陸地區,或抽掉精幹人員和設備在內陸地區建立備份廠。

於是新中國有了兩套工業體係,打爛了一套還有一套。

直到今日,當年搬遷或新建與內陸地區的工廠,都還在極大地帶動著當地的經濟發展,甚至多為當地工業的龍頭企業。

比如成洛馬廠,何嚐不是成都當地的工業支柱型企業。最為關鍵的是,這些軍字頭工廠,是當年掌握著中國最先進工業技術的企業,極大的帶動了地方相關企業的發展。

具體到四六零廠亦是如此,隻不過在此時,這個工廠尚且處於青黃不接的狀態,遠沒有二三十年後那般風光。

此時的黔貴省城也遠沒有二三十年後那般繁華,市區麵積更是得很。四六零廠就在郊外山裏。事實上,這個省城周邊全是山。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綠帶環繞,森林圍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這三十六個字足以形象地形容了黔貴省城的地形地貌特點。

經過上千公裏的跋涉,四人都有些乏了,瞧見了那城市,這才振作了一些精神來。

一路上李路已經將四六零廠的曆史進行了一次普及,這讓除了江豪之外的二人都感到很震撼。他們也許知道內陸有許多軍工廠,但是對三線建設是缺乏了解的。

江豪坐在副駕駛那裏,李路開車。

指著前麵,江豪,“三哥,一直往前走,過了那道橋,就進了四六零廠所在的縣區。”

李路回頭看了眼後座的萬山和張衛偉,,“歌星廠的位置其實不錯的,未來黔貴省城發展起來之後,很容易就能把那裏覆蓋。不過歌星廠有一些車間是在山洞裏,生產很不方便。當年建設這些工廠的時候,秉承的原則是生存能力,車間庫房什麼的都要分散布置,起碼得相距個十公裏八公裏的,一些廠房幹脆的就是直接從山體裏鑿出來的。”

“班長,什麼,什麼是歌星廠?”萬山憋了許久了,問。

張衛偉和江豪也是一般神情。

李路下意識地道,“就是四六零廠啊,它不是在……”

頓時他才醒悟過來,啞然失笑,道,“嗬嗬,就是個外號,名字和香港一唱曲兒的差不多,所以我就隨口安了個外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