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過後,酉時之後,韓非的書童親自來邀請林洛。
韓非在觀海亭設宴款待林洛,一壺美酒,三兩精致菜,氣氛頗為適合。
月淺星朗,是個適合看星星的夜晚。
“韓非先生,讓您久等了!”林洛誠心實意結交,袒露出的自然是真情實意。韓非畢竟是將來曆史大潮的弄潮兒,兩人都有心,簡直就是王八看綠豆,對眼了!
“林掌門快請坐,略備薄酒菜,還望不要介意。”韓非雖有淡淡胡須,但在為人處事方麵還沒有記載中的那種雷厲風行,林洛察覺此時的韓非還沒有接觸法家文化。
“韓非先生乃荀卿座下高徒,不知先生知道李斯此人否?”林洛提及李斯,韓非、李斯兩人,記載中都是荀卿弟子,而後都為秦王內政開辟便利,使秦國走上了一條霸主道路。
韓非臉上一絲詫異,不曉得林洛是從何處知曉他師弟李斯的名字。
“李斯是荀卿幾年前收入門下的弟子,乃是在下師弟。從未出過聖賢莊,林掌門從何而知?”
林洛掩飾尷尬,回道:“今日徒們遊覽迷蹤,被先生找齊後回來談起今日遊覽過程,無意間談到的,我這才好奇詢問先生。”
韓非這才釋然,原來如此。偌大的聖賢莊,各有各的機緣,今日在帶領這群子回來途中,他還從其中一人身上感受到仁道殘餘劍勢,顯然是去過了劍斷崖。
“在下對林掌門今日所談法家之事頗為好奇,還請林掌門請教一二。”韓非謙恭態度如後學,倒讓林洛有些如坐針氈。
林洛伸手攔住站起的韓非:“先生不必這般客氣,你我酌交流,不必這般,林洛受之不起。”
兩人重新落座,酌兩口。韓非開始就儒、法之爭開始討論。
“林掌門為何覺得法家將來方是治國關鍵。孟聖的仁道王道與孔聖的理念,難道不是最廣為人知的嗎?”
林洛聽後,發現韓非的觀點現在仍被儒家的完美主義影響,距離日後的功利主義與唯物主義還有很大的距離。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想請教先生一個問題,你認為一個國家的強盛,所要倚仗的重點是君主還是百姓。”林洛這個問題尖銳,但能極好的明儒家與法家的區別。
韓非深得荀卿學問,淺思霎那便回複:“自然是君主。君主乃一國根本,動之則國不穩。”
林洛反駁道:“汝師荀卿也曾解惑過孔聖聖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先生何解?”荀子曾總結孔聖話語時,有過此言,也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之如百姓,舟之如君主,孰輕孰重一眼便曉。
韓非腦海中的儒家體係忽然發生了衝突,有些質疑的回到:“那麼,百姓才是根本?”
林洛又道:“可孟聖曾與各位君主言仁道王道之事。”
林洛又拿出孟聖的經典理論,主體思想乃是講述君王為仁之道,又將韓非堵得啞口無言。
到底君輕還是民輕,三位儒家聖人都有各自的看法,可是將這些看法總結起來,就變成了自相矛盾的不穩定總體。
韓非額頭滲出汗珠,嘴唇顫抖噥噥不休。
林洛見韓非陷入混沌,趕忙以內力聚聲咳嗽兩聲將韓非驚醒,若是因為辯論將一代名人韓非瘋,那他可罪孽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