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對稷下學宮之重視,從學宮的布置位置就可見一斑。
稷下,乃是齊國舊城都門。當時毀於戰亂,一代驕齊桓公霸絕春秋,文鼎中原後,重修舊都,為了招賢納士,引下傑士於此,特地將學宮特批在這塊原分屬王宮的位置之上,尤其是桓公一生傑出,齊國氣運當紅。這片祖地更是擁有無窮盡的氣運,故地子孫蒙蔭,子孫旺則反哺故地。
而驕齊桓公竟然能下定決心將這塊祖地劃分給下賢士,可見胸襟魄力,不負驕霸主。
雖是學宮,可風格樣式乃是按舊都原貌重建,除了沒有社稷殿、尊王殿及祖廟外,依數按照原樣重建。
荀卿身為學宮祭酒,統領宮中十二道,坐鎮學宮中央的千策院。
來到學宮,給人仿佛又一次來到趙國王宮,輝煌盛極,琉璃綠瓦紅牆。學宮路上並未見到多人,不似聖賢莊各處都是讀書人的身影。一路上冷清至極,叫人難以置信這是擁有千人的稷下學宮。
祭酒侍從似乎看出林洛眼中不解,解釋道:“學宮一向是固定時間開學授課,現在三伏大暑,正值休假。學宮中隻有一些學究在做學問,偶爾講學。”
林洛恍然,對這套體係再清楚不過,敢情這稷下學宮就是戰國最早的大學,各種學問大能齊聚於此,不定時開課授學。
到了千策院門口,又讓林洛大吃一驚。隻是極為普通的一所院,四麵圍牆斑駁,有些地方的漆已經脫落,露出破敗頹姿。唯一還見新的,就是圍牆頂頭的那一扇朱門,在破牆麵前顯得分外耀眼。
朱紅的大門推開,又是一派恬淡景象。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竹竿上盤繞的青藤,形成了一麵然屏障。紅外綠來,別有洞。
繞過綿綿青藤,樹蔭石桌,古樸的院設計讓人眼前一亮。
“這就是荀卿所住的地方?”林洛難以置信。如此樸素,或者破亂的一塊地方,竟然就是儒家後聖荀卿日常居住的地方,更是統領稷下學宮所謂的千策院。
身旁的侍從不知何時已經退步離開。一個健碩的聲音從屋內隔空發出:“當被來地當床,地何處不能住?”
木門隨著吱啦聲音敞開,從中走出一位老儒生,胡須花白,耷拉在身前,雙眸閃亮散發睿智和善光芒,好像後世電影裏的甘道夫或者鄧布利多那樣的智者。
“咦?”林洛看到老儒生後蹙眉驚疑,荀卿姿態樣貌不知為何,似曾相識。
“林友是否覺得似曾相識?”荀卿開口問道。罷佝僂下腰,氣質變得謙恭起來。
林洛眼前乍的閃亮,與記憶中一道模糊的人影重合起來,驚呼道:“原來荀卿就是那聖賢莊門口接引我們的老先生!?”
突然,一切都真相大白。但明白之後又覆上了一層疑惑,為何荀卿那麼看重他,甚至親自假扮仆人來接近他。
荀卿慧眼如炬,立即明了林洛心底的疑問,但是場合不宜。
和煦如暖風的笑容,荀卿喜道:“千策院好久沒來過這麼多人啦,屋子寒酸朋友們別介意,搬凳子來自己坐。”荀卿就好像一位和藹可親的老爺爺,笑嘻嘻的和他們這群弟子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