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蟲病的患者已經順利從ICU轉出來,現在正在康複期。這名患者的手術,急速拉進了鄭仁和普外科的關係。
水平高,脾氣好,為人憨厚,楊教授很欣賞鄭仁,所以現在有拿不準的診斷,他都要找鄭仁來幫著掌一眼。
這類的患者不多,三五天一個。
鄭仁也已經漸漸適應了912的工作環境與節奏,漸漸順風順水起來。
“下麵醫院給出來的判斷是胰腺癌伴肝轉,我看片子總覺得有問題。”楊睿招了招手,示意鄭仁趕緊進來,隨後他拿起化驗單,翻看著。
“嗯。”鄭仁走進來,見上腹部CT插在閱片器上,還有一個片袋放在閱片器前的桌子上,瞄了一眼,應該是核磁增強。
片子上,明晃晃能看見胰頭區有一個占位性病變,形態不規則。而且左肝內有兩個占位,雖然不大,但第一印象考慮是胰腺癌伴有肝轉移。
伴有其他髒器轉移的癌症,屬於終末期。在前些年的時候,都是手術禁忌症,隻能用放化療來進行治療,盡量維持患者的生存期。
最近幾年,隨著外科微創化,手術創傷變小,也有人主張手術治療。但即便是手術,也隻是減瘤手術,術後還要冒著患者免疫力下降,腫瘤組織大爆發、擴散的可能。
這張片子,讓鄭仁想起了自己學過的一個病例。
“你看像不像喬布斯的那病?”楊睿看著上腹部CT,問到。
是的,鄭仁想的,也是喬布斯的病例。
這個病例曲折離奇,全過程也沒有向外公布,隻能從某些已知的事情進行揣測。
身為普外科專業的醫生,鄭仁對此進行過研究。
早在1987年,有記者在喬布斯的新聞發布會上就描述了他“雙手略發黃,不停抖動”的症狀。
但喬布斯本人並未予以重視,或者檢查也沒有查明真相。
在月,經曆了5年左右胸腹部疼痛之後,喬布斯終於去醫院就診。最初的片子,和眼前的這張CT很像,胰腺癌晚期,並伴有肝髒轉移。
因為他是佛教徒,加上喬布斯很抗拒現代醫學,最開始一直通過飲食調節,導致最初的治療時機被延誤。
當然,這是媒體的說法,鄭仁可不這麼認為。
在診斷胰腺癌晚期後,喬布斯拒絕手術,準備等死了。後來被醫生說服,做了內窺鏡下取病理組織活檢等一係列檢查。
診斷結果表明,他得的,並非是胰腺癌,而是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
和胰腺癌不同,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可以通過手術來治療,並且痊愈率達到50%以上。
2004年7月底,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醫療中心接受了外科手術。手術術式沒有對外公布,鄭仁猜測應該是胰十二指腸聯合切除術。
術後喬布斯恢複的一般,畢竟胰十二指腸聯合切除術這種術式對人體打擊非常大。而且,手術後,喬布斯並沒有痊愈。
5年後,他肝髒上的轉移瘤增大,飛至田納西州孟菲斯市衛理公會大學醫院移植研究所,做了肝移植的手術。
術後2年,喬布斯在月5日,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