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長青瞪著他道:“你嘴裏放幹淨點,肖華老前輩已經去世。 Ww W COM”
章清住持道:“阿彌陀佛,行難,你如何看不破愛恨情仇?”
此人正是行難,三十餘年前,章德大師將他收留在慈平寺,潛心教導。待到章德大師圓寂之後,行難悲苦萬分,不再出家,盜走《無量蓮華經》,潛心修煉。
行難當時幼,一心想要替章德大師報仇,卻知道艱難萬分,因此找一處偏僻深山,苦心修煉,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夠報仇雪恨。什麼佛法經書、大乘無量通通拋到腦後,再也不相信佛法普度眾生,滿腔熱血,加之聰慧伶俐,《無量蓮華經》中記載雖然深奧,行難卻仔細參研。但《無量蓮華經》到第三層,以行難賦,尚可習得,但已經花費了九年功夫,他一人在深山之中,鮮見外人,待到修煉到第三層,後麵便練不下去。
這倒不是因為他功力有限,實在是《無量蓮華經》裏心法內功雖然陽剛強悍,但其中修行方法多以佛經為基礎,到後來行難不是練不成,而是根本看不懂。
這杯前輩高僧在書寫此書之時,已經到了晚年,當時高僧熟讀佛法,從中生出不少自己見解,融會貫通,才寫出《無量蓮華經》,此書與其餘武術秘籍絕不相同,並且起名為尋常經書之名,是因為此書中記載的雖然是武功秘籍,但其中穿雜了許多研究佛經心得,如“兩儀有象、四時無形,蓋以有象生無形,無形載有象。吞吐之息,象形相生。”、“名為心、色為體,又曰明者妄生諸執,妄生無明則名變、名變則形易,形易則吐納不新、六入不淨”、“諦聽十二因緣,以得佛性清淨,堪為法器。心無所著落,色蘊為輔,餘四蘊空明,當以內力為外力,外力為無力。”諸如此般佛學用語貫穿全文。
然則行難年紀幼,怎能一並識得?許多字詞,若非身在佛家,根本無從理會。
因此行難時常來到寺中,偷讀經書,回去又仔細研究,但此時他除了《無量蓮華經》外,其餘經書,自己看著就覺得煩躁,往往稍微查閱,即又丟棄。
但行難極具聰慧,經書中所載,自己竟能強行貫通,先時還不覺得有什麼,到了後來,行難幹脆認為自己是在棄糟粕、用精深,竟然硬生生的練到了第七層。
即便如此,也已經過了十六年,行難憑著自己強大聰慧,終於覺得自己能夠開辟地,平仇雪恨。此時尙覺過早,想一舉練到末層,定可無敵於下,將肖華碎屍萬段。
但又過了四年,自己竟然絲毫沒有長進,期間每次練習一段時日,再來鞏固,就覺得與之前並無絲毫變化,內力再也加深不得,他不服命,仍是強加練習,但終究鬱鬱,絲毫無果。
這****覺得自己練得錯了,又來寺中偷讀經書,他此時已經內功深厚,飛簷走壁,悄然無聲,竟從無一人看到,他躲在暗處查閱經書,內力深厚,竟聽到了柳長青與章清、章遠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