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大義與猛料(1 / 2)

蕭木這一聲斷喝讓林檎驚訝不已,更是把來宗道嚇了一跳,嚇得他直接跪倒了地上,“臣知罪,臣昨日冒犯顏,罪該萬死……”

來宗道表現得十分謙恭,認罪態度也十分良好,同時也打算積極主動地交代問題——如果又需要的話。 Ww WCOM

隻是來宗道心中卻不明白皇上為什麼會突然翻臉,剛剛不是還寬慰自己,昨日之事與自己無關的嗎?難道皇上見自己辭官之意堅決,這才出爾反爾,想要追究自己無禮衝撞的罪過?但皇上一想英名,氣量豈會如此狹,行此昏君做派?

所以直到此時,來宗道心裏擔心的也不是自己是否獲罪,而是皇上行為反常之處以及可能對皇上名聲的影響。

雖在心裏想了這麼多,但實際上也不過就是兩個念頭的事情,在來宗道出“臣知罪”這三個字的同時就已經在腦海中考慮到了這些。然後,事實馬上就證明了來宗道的剛剛擔心完全沒有必要。

“錯,你根本不知你所犯何罪!”蕭木馬上又十分強勢地否定了來宗道“知罪”的法。

“臣愚鈍……”來宗道雖幾乎從沒見過皇上如此激動,但他也知道這個時候肯定要心謹慎才是,無論皇上什麼,自己就要虛心接受。

“你不是愚鈍,是糊塗!”蕭木又用痛心疾的語氣道,“朕下定決心,施行大赦下政策的目的你還不明白嗎?難道朕真的想要放過那些在閹黨羽翼之下作威作福之人嗎?還不是因為朝廷局勢不穩,大臣之間相互拉幫結派,朕為了緩和局勢,才不得已行此辦法。朕甚至連皇子還沒有出世,就頒布了大赦下的旨意,這其中的用意,難道你就真的一點都不明白嗎?”

蕭木這一段話的已經十分透徹和露骨,並沒有什麼來宗道能力有多麼的強,業務素質有多麼高這樣的套話——事實上之前了半這種話,但並沒有起到什麼效果,既然苦勸不能奏效,那麼蕭木能夠用的,也就隻有大義了。

所以蕭木換了一個角度,直言現在朝中暗流湧動,你來宗道這個時候要是真的辭官歸田了,會給朝廷帶來很不好的影響。蕭木這樣的話實際上也是默認了來宗道實際上並沒有多麼出眾的能力,自己不同意你辭官也不是因為你有多麼不可或缺,而是為了朝局的穩定。

“臣慚愧……”來宗道跪在地上道,頭也壓得更低了。

來宗道當然知道皇上大赦下的目的所在,甚至這個大赦下旨意產生的緣由,還是因為朝堂之上所謂閹黨餘孽和清流之間的爭鬥,以及以他為的內閣無力整合兩派官員,反而遭到彈劾的事情。

所以來宗道的這一句“慚愧”也四含義豐富,先,他作為內閣輔,卻沒有辦法阻止愈演愈烈的朝堂爭鬥。無論是所謂的清流官員還是閹黨餘孽,對他這個過渡的內閣輔均沒有什麼敬服之意,反而對他這個輔之位虎視眈眈,無時無刻不想找機會參上一本,把他拉下馬,甚至在早朝之上逼宮,逼得自己和其他閣老提出辭官,更是害得皇上在朝堂之上暈厥(其實是蕭木裝暈),讓他們的計劃險些得逞。最後還是皇上頂住了壓力,頒行了大赦下的旨意,才化解了這次的風波。

其次,來宗道作為輔在整個的事件當中幾乎沒有出什麼力,也沒有想到任何好辦法——大赦下的注意事皇上自己提出來的,而且是在剛剛得知皇後懷有身孕便提出的。雖然皇上一直表現得十分自信,對皇後娘娘能夠產下皇子之事好不懷疑,但來宗道心中也清楚,即便是懷胎九月,隻要嬰兒尚未出世,那麼到底是男是女便根本無從推測,又有誰敢保證能夠未卜先知呢?所以皇上自信的表現在來宗道看來肯定是為了安撫人心而故意為之,目的還是為了推行大赦下的政策,由此可見,在皇上的眼裏,朝中官員之間的爭鬥的情況已經十分嚴重了。

來宗道當然不知道在蕭木的後世有一種叫做B的東西可以做到這一點,事實上雖蕭木肯定知道這一點,但也沒有任何作用,他推測出林檎腹中胎兒是兒子而不是女兒靠的也不是什麼B,而是自己和林檎對於這段曆史的模糊印象。

畢竟這裏是大明王朝,科技水平根本沒有達到B朝可以提前出現的條件,他和林檎也肯定不能憑空造出做B檢測的機器——實際上,要是這種東西都能造出來的話,蕭木早就多造點坦克大炮,培育一些高產農作物品種出來,那樣大明王朝自然也就江山永固,蕭木這個皇帝也能成為前無古人的一代明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