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章 美談(1 / 2)

“現在想來,自己當時的辭官之舉真是魯莽。 WwW COM早知如此,隻要提出一個變通的方法,這件事情就可以輕易解決。”來宗道在心中想道,尤其是聽到了皇上今采用的,由曹化淳擔任內書堂祭酒的方法之後,心裏也是更加後悔和自責,“這樣的話,皇上也不會因此暈厥了……”

當然,來宗道心裏就算後悔,也沒有地方買後悔藥吃,而且,就算他真的買到了後悔藥,重新回到了內書堂開課的那一,真的提出了讓曹化淳帶太監們拜孔夫子的變通方法,他還是會驚訝地現,蕭木肯定還會有新的辭,肯定不會那麼容易地讓太監們去完成這個跪拜至聖先師的儀式。

因為,事實上來宗道根本就沒有誤會,他原本猜測的,關於皇上輕視儒家學的“瘋狂”想法本來離真實情況就已經十分接近了,蕭木作為一個穿越者,對於跪拜孔夫子這樣的封建禮法確實沒有什麼敬畏之意。

蕭木本人肯定不知道下麵的大臣們都是一個什麼樣的看法,因為他們不管心裏真正的想法是什麼,在表麵上,持有的都是“皇上英明”、“輔大人忠義”這樣的“官方態度”。蕭木對於眼前的情況當然是十分滿意的,既然自己這個皇上這麼英明,來宗道這個內閣輔這麼忠義,那麼自己肯定是要有所表示,於是又給了來宗道不少豐厚的賞賜——賞賜的東西本身倒也沒什麼特別的,但為了此事專門設朝,又當眾稱讚,這對於來宗道本人來,就已經是一個大的恩典了,尤其是在他實際上並沒有做過什麼“直言勸諫”的事情的前提下。

看著殿下一臉激動,領旨謝恩的來宗道,蕭木心裏也是浮想聯翩——要是將來有一,自己真的中興大明之後,曆史上對今生的事情肯定會有濃墨重彩的一筆的吧?這不就是活生生的一代賢相巧妙勸諫,明君虛心接納的那種例子嗎?至於實際上的真實情況,恐怕今後是不會有人知道了。蕭木猛然又想起了唐太宗和魏征之間的那些流芳千古的故事跟今的場景似乎也差不了多少,這讓他對曆史上對這對君臣之間的美談多多少少產生了那麼一點點的懷疑……

既然該的事情都了,該解決的問題也都解決了,蕭木也就覺得沒有什麼必要繼續進行這個原本就沒什麼用的早朝了,於是便宣布自己身體虛弱,眾位卿家無事的話,今日就暫退朝吧。

盡管昨夜通宵商議的對策全都成了無用功,但還好下麵的臣子們都還十分理智,沒有人被今出乎意料的打擊衝昏頭腦,不管不顧地突然跳出來一句“臣有本奏”這樣的話,試圖強行攻擊來宗道和其他閣老。事實上,在大明的官場之上,就算真的存在過這樣瘋狂的政治投機者,恐怕也早就在曆次的**中滅絕了。更多的官員即便很不甘心,也都是見風使舵,在無利可圖的情況下,選擇了附和皇上的法,歌頌著皇上的英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