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魯大的法倒還真的讓蕭木現了兩處值得推敲的地方。. .
先是魯大對梁豔陽的父母的稱呼有些不太對勁,“他爹”、“他娘”應該不是大明朝對他人父母的合適叫法,還有梁豔陽父親去世,也被直接成了“死了”,這樣在後世的現代這回聽起來都顯得十分不禮貌的法,在這個重視禮教的大明朝,怎麼也不像是從認識了二十年的老朋友口中能出來的。
就算這一點可以用魯大跟一般人不一樣,言行舉止粗魯來勉強解釋,但他後麵的那句“幹起了傷害理的勾當”,怎麼想都不像是拿來朋友的,更不像是拿來二十年的老朋友的。正常情況下,就算是老朋友真的做過什麼不法的事情,一般人當然是不會隨便跟其他人提起的,就算要提起,也肯定要得委婉一些,哪裏會像魯大得這麼直白。
“嗯,的基本上都還正確,就算是你跟他認識二十年了吧……”蕭木用一種十分勉強的語氣道,而且還用了讓人聽起來十分不爽的“算是”這個詞語。
以蕭木的生活經驗來看,兩個人激烈地爭論一件事情的時候,一旦其中一個人用了這個詞,了類似於“行行行,算你厲害”這樣的話,那麼基本上就可以宣告兩人的交流失敗、談判破裂了,要是情況再嚴重一點的話甚至可以直接導致兩人的友誼走向盡頭……
所以蕭木用了這種法,心裏也十分清楚地知道魯大聽了肯定會十分不滿,蕭木要的恰恰就是這個效果,事實上他完了這句話之後就十分仔細地盯著梁豔陽的神情動作,集中注意力聽著魯大將要出的話。
事實確實如蕭木所料,魯大聽了蕭木那漫不經心的懷疑語氣的話之後,頓時神情激動,就好像自己被人看了一樣,立刻反駁道,“什麼叫‘基本正確’,告訴你,老子剛剛的沒有半句差錯,梁豔陽那廝這二十年幹的那些好事我全都清楚!”
聽了魯大的這句話,蕭木終於確認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魯大跟梁豔陽之間的關係似乎沒有那麼好,至少不是什麼二十年的老朋友——在不是開玩笑的前提下,你見過用“這廝”來稱呼老朋友的嗎?
但魯大確實也明明白白地過要去找一個朋友,也了要找的人就是梁豔陽,結果現在蕭木又現他的行為跟之前的法存在很明顯的矛盾,那就是魯大對梁豔陽的態度並沒有什麼尊重,完全沒有一個朋友該有的樣子,可以要是蕭木的朋友做了跟魯大相同的事情,蕭木恐怕早就跟他絕交了。
帶著這些疑問,蕭木終於決定不再繼續繞圈子,而是直接問出最重要的問題:“你找梁豔陽是有什麼事?”
由於問到了最關鍵的地方,蕭木也是十分重視,甚至忘記了使用對魯大的“特殊問話技巧”。
不過魯大似乎還是沉浸在剛剛激動的心情之中,隻是急著證明自己所非虛,倒是忽略了他自己原本是不想配合蕭木的問題的事情了。所以還沒來得及蕭木把這個問題用“反向激將法”重新翻譯一遍,魯大就毫不猶豫地開口答道,“你問我找梁豔陽那廝做什麼?當然是尋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