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算怎麼給皇太極留下難忘記憶?”林檎問道,很顯然她對蕭木的計劃並不買賬,“難道是在北京城牆上給他放一陣煙花表演不成?”
“那自然不是。”蕭木似乎並沒有聽出林檎口中的嘲諷之意,“總而言之,火藥的戰爭當中的威力是巨大的,想辦法充分利用火藥的威力,就一定能在守城的時候獲得巨大的優勢。”
“你該不是還沒有想好怎麼去利用火藥吧?”林檎見蕭木又了一句十分籠統的話,不覺地對他現在到底有沒有想出什麼“創新”的作戰辦法產生了一些懷疑——當然了,在林檎看來,這所謂的“創新作戰辦法”有沒有被蕭木想出來並沒有什麼重要的,畢竟就算是想出來了,也幾乎是某種不可行的異想開,最後的效果跟沒有想到也差不了多少。
“那怎麼可能呢?”蕭木聞言趕緊搖頭,對林檎剛剛的懷疑矢口否認,“別的不,難道我還不知道應該用火炮來守城嗎?大明這個時代的紅夷大炮可是相當厲害的,據袁崇煥能做到今的位置,靠的就是堅城利炮,讓後金軍隊望城興歎的。”
“火炮也不算是什麼‘創新’的作戰辦法,大明這個時代不就是已經有了麼?”林檎對於蕭木的這個回答與之前的“創新”法的矛盾抓的很準,不過她卻並沒有過於在這上麵糾纏,而是繼續提出了關於火炮的話題,“你剛才的什麼‘紅夷大炮’?我怎麼記得在後世的時候聽的都是‘紅衣大炮’呢?”
“這個我就不清楚了,反正今在商議的時候,無論是來宗道,還是王在晉,還是畢自嚴他們的都是‘紅夷大炮’,總不能他們這麼多的大臣全都發音不標準吧?而且從他們話當中,我還了解到了這‘紅夷大炮’都是從海上的什麼‘弗朗機人’手裏買的,雖然不知道他們的‘弗朗機人’到底是哪國人,但我估計肯定是大航海時代的歐洲人,既然‘非我族類’,那自然是‘蠻夷之物’,所以叫才‘紅夷大炮’的。”
“好吧,既然來宗道他們都的是‘紅夷大炮’,那看來至少在大明的這個時代,這種火炮是叫這個名字的。”蕭木剛剛的回答有理有據,讓林檎也不得不承認他法的正確性,“我估計很有可能是因為後金在大明的人眼中同樣也可以算作是‘蠻夷’,所以後金肯定不喜歡‘夷’這個法,不定我們後世聽到的‘紅衣大炮’,就是後金或者後來的清朝改的名字。”
“總而言之,用火炮來守城肯定是一個十分可行的戰術。”很顯然剛剛林檎關於“紅夷大炮”和“紅衣大炮”的一番猜想跟他們要討論的問題偏離得有些遠,所以蕭木果斷地把討論的話題從大炮的名稱又給拉回到了正題,“以後金的當前技術水平,肯定是造不出大炮的,我們在城上居高臨下,用大炮守城,肯定是無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