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1 / 3)

這幾的接觸,張殘倒是知道了這個少女,名叫南宮瑩。多餘的,張殘就不知道了。

名字,是南宮瑩主動告訴張殘的,她也曾再度問過張殘是誰,不過,理所當然的,張殘還是沒有告訴她。

南宮瑩每的時間並不多,她在張殘這裏接受劍技的訓練,完全稱得上是三打魚,兩曬網。後來,張殘表示過,按照她這樣的修煉時間,是不可能會在劍技上有什麼大的進步和突破的。既然如此,幹脆就別練劍了。

可是南宮瑩卻並不同意。

她告訴張殘,來張殘這裏,如果張殘不陪著她練劍的話,她也隻是一個人發呆。反正都是消磨時間,還不如讓張殘指出她武藝中的不足。長此以往,就算她的武藝沒什麼進展,但是至少多了一些經驗。

經驗確實很重要,所以張殘也就沒再有異議。畢竟吃人家的,住人家的,一點的要求都無法滿足人家,那就太不厚道了。

而且指點南宮瑩的劍法,對張殘來也不是沒有收獲。

以前張殘練劍,是為了自己的劍技而練劍。

現在指導南宮瑩,張殘需要做的,不隻是言傳,更多的是身教。肚子裏有墨水的人,不見得都知道該怎麼去把它倒出來。

張殘現在做的,就是肩負起了“師者”所必須掌握的——傳道、授業、解惑。

打個比方來,我們都知道一加一等於二。但是我們很少去思考一下,為什麼一加一會等於二。

所以在指導南宮瑩的這個過程中,張殘不隻需要告訴南宮瑩該怎麼練這一劍招,他還得告訴南宮瑩,為什麼這一劍招,必須要如此練!動作若是不符合標準的話,它會有怎樣的利與弊,又會給對手帶來怎樣的可乘之機,等等等等。

總之,在“教育”的這個過程中,張殘對於劍道,又有了更深的感悟,更深的理解。

呆在南宮家的近一個月以來,張殘度過了他這一生之中,最純粹,也是最幹淨的劍道感悟的一段歲月。

他聽不到,看不到,當然更不知道外界發生了什麼。

最初的時候,他也曾很憂愁,很煩悶,很焦慮。但是他也知道,以自己現在的狀態,教人劍技是一回事,和人拚命動手是另一回事。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張殘內力缺失,丹田之中幾乎幹涸,也無法聚氣。

那麼碰到內外雙修的高手,張殘自然會不堪一擊。

因此,在徹底的正視了自己的狀況之後,張殘就真的完全放開,將外界所有,全都隔絕,隻剩下手中的木劍(與南宮瑩過招,為防止意外,兩人就都改成了木劍)。

昨午後的這個時間點,南宮瑩並沒有來這後花園。現在又到了這個時間段,南宮瑩還是沒有出現。

張殘也沒有再等下去的打算,準備自己入定。

他並不擔心南宮瑩發生了什麼意外,因為她似乎確實很忙,隔三差五的,就“翹課”,張殘也已經習慣了。

然後行動還未實施,張殘就聞到了南宮瑩身上濃鬱而芬芳的體香。

“你陪我外出一趟行嗎?”

這是商量的語氣。

因為到了現在,南宮瑩似乎真的把張殘當做她的半個師父,她對張殘的態度也變得尊重,不再是那種“我幫你療傷你幫忙保護我”的合作關係。

張殘則是點了點頭。

倒是讓張殘意外的是,他本以為南宮瑩所的“外出一趟”,指的是在荊州城裏或者是荊州城外一行。直到有人把張殘扶上了馬車,張殘才意識到,或許這次是遠行。

這算不得欺騙,隻能理解錯誤,再者張殘也不至於為了這些事,就會生出“被欺騙”的感覺。

一行人大約有二十左右,別問張殘問什麼知道,因為已經不止一次過,張殘的鼻子現在靈得很,輕輕一嗅,就能辨別出各種體味。

行進的速度並不快,這次的行程目的地在哪裏,張殘也一無所知,也並不好奇。他就像呆頭鵝一樣,任由這馬車帶著,哪怕走到涯海角,似乎也和張殘無關。

一路都未曾停下休息過,直到了夜晚,張殘聞到了大自然清新的氣味,被人從馬車上請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