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植推不脫鄉親的盛情,終於答應在離洛陽不遠的侯氏山,開館授課,開設蒙館和精舍,兩個學館。 WwW COM招收八歲以上的學子,蒙館由盧植的大兒授課,精舍由盧博士定時授課,可自由聽課,不懂可向學長或盧博士本人請教。
年初開館,涿縣鄉親早已準備好。
劉備、劉石兩兄弟及十幾個少年騎著馬跟隨在幾部馬車旁邊,正從涿縣向洛陽進,一路上少年意氣,歡聲笑語。
出門在外,劉備、劉石也都換上了一套新衣,騎著駿馬,倒也光鮮得很,再加上劉備、劉石本來就長得不凡,一路上更是引人注目。劉備好音樂,偶爾引聲高吭,曲調優美、動聽。
眾少年紛紛打聽劉備的來曆,有認識的人起劉備母親不過是賣席販履之輩,部份少年的眼中露出鄙視之色,不在與劉備交往。倒是劉石有不平之色,劉備不意為意。
仿佛在‘燕雀安知鴻鵠之誌?’一路自得其樂,也很自在。
大漢朝子親封的盧博士開館育徒,消息一傳開,自然不止涿縣的幾十個學生。
這不,遠在遼西的公孫讚就正按自己丈人的要求前來洛陽拜盧博士為師,請教學問。
公孫讚本是遼西大族公孫家的人,公孫家族能在遼西令支這種邊關地方立足,長久不衰,其家族也是有不凡之處。
本族子弟不光個個武藝高強,精通馬技、射藝,就是文采方麵也是極為出重的,被大漢朝長期委任邊關要職。
公孫瓚的父親雖是族中嫡係,母親卻出身低微。公孫瓚自己在族中地位並不高,按向盧博士這樣的大儒請教學問是輪不到他這樣的子弟的。
但公孫瓚有一個好麵相,生得身材高大,儀表不凡。也很吃苦,家族武藝更是苦練有成,騎馬、射箭,樣樣精通,年紀,一杆長槍更是威震烏恒。再加上聲音洪亮,音樂出眾,被右北平太守劉基看上,自願招公孫瓚為女婿,將自己的寶貝女兒許配給他。
大漢朝雖不輕視武人,但更喜歡文人擔任重職,特別是出身名師的文人,更受大漢朝上層精英所接受。
劉基為了讓公孫瓚有個好出身,聽到涿郡人、子新封的盧植盧博士要開設精舍,培育精英學子,就推薦公孫瓚去洛陽求學。
邊地人民風強悍,好武成風,公孫瓚也不例外,由其喜愛騎馬、射箭、打獵、逐兔,不愛學習。但畢竟出身世家,對權勢、官爵還是極有野心,自己嶽丈推薦自己去向盧博士求學,也知是對自己好。
在大漢朝,沒有一個好的出身及名聲,想做官,那隻能等下輩子,師從盧博士就能得到這樣的出身和名聲。
盧植:大漢名儒,連子都是知道的,那些個太尉、司徒可是累征不就。
機會難得,隻要能拜在他的門下,即使隻是記名弟子,沒學到什麼東西,出去也算名師弟子。
公孫瓚興奮地帶著金銀,騎著駿馬前來洛陽。
劉備兩兄弟一到洛陽,家仆劉健就去就近租了一套房子,算是安頓下來。
劉石上的是蒙館,早去晚歸,劉備上的是精舍,是大學,除了固定的幾節上課時間外,其餘時間都是自由活動。這侯氏山本是大漢朝精英集中之地,各種唱曲雜藝繁多。學習之外,劉備對此更是樂此不疲,經常前去觀看,偶爾自己也拉一下嗓子。
這,剛好落座,遇上了一個同學,這名同學就是公孫瓚。
公孫讚與劉備一樣,除了盧博士的幾堂親授課外,其他的課是不去了,喜歡音樂,對劉備經常來此,早已有所關注,兩人坐在一起,可謂誌趣相同,相見恨晚。
公孫瓚年紀要大一點,性格活潑,見到劉備問道:“這位學弟也喜歡音樂?”
對於公孫讚,劉備也是關注多時,隻是對方衣衫光鮮,身材高大,跨著駿馬,應不是等閑之人,自己出身貧寒,擔心受辱,不好主動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