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弘農的李催、郭汜、張濟、樊稠聽到董卓已死,牛輔敗亡,呂布將至,各自領兵連夜逃向涼州。Ww WCOM
半路上派人到長安上表求赦。
王允道:“董卓之所以跋扈,都因此四人相助。今雖大赦下,唯獨不能赦此四人。”
使者回報李催。李催哀道:“求赦不得,各自逃生去吧。”
軍中謀士賈詡急忙製止,進言道:“你們如若棄軍獨行,隻要一名亭長就能將你們綁了。不如引誘逃散的西涼軍士,與本部軍馬一起,殺進長安,與董卓報仇。事成,奉朝廷以正下。若不成,再走也未遲。”
李催幾人大喜,接受賈羽所提建議。於是停兵半途,派人四處謠傳。不久,有流言在西涼軍中流開:“因丞相緣故,王允要殺盡西涼人!”
西涼軍士聽後,人人驚惶失措。這時李催站出來高呼:“白死無益,不如大家都跟我反了,殺向長安,找子要個公道!為丞相報仇。”消息傳遍長安三輔之地。正在惶恐不安的西涼軍士,個個響應,紛紛向李催聚集。
不多久時間,就聚集了十幾萬人。李催將軍兵分作四路,各由李催、郭汜、張濟、樊稠帶領,殺奔長安來。
王允得知西涼兵再次殺來,召集呂布商議。
呂布:“司徒放心。量此鼠輩,何足道哉!”
呂布帶兵五萬迎擊李催、郭汜。
離城不過五十裏地,與李催等部相遇。
李催躍馬出陣要呂布答話。呂布自陣中閃出。
李催大罵道:“呂布,你這個忘恩負義的逆賊,下人都可以反恩相,你卻不能反。恩相對你不薄,將你從一個的軍中主薄,提為騎尉、中郎將,賜爵都亭侯。是你自願拜恩相為父,不知報恩。竟為一個女人,刺殺恩相。全下的人都會唾棄你,你還有麵目生於地間嗎?”
呂布大怒道:“我為董桌阻擋盟軍,立下汗馬功勞。以我之能,自能鎮守一方。董桌老賊,懼怕我的能力,隻封我為一相府家將。如此待我,怎能對我有恩?何況董賊欺淩子,藐視百官,殘害百姓,下人都想誅之而後快,我奉詔誅賊又有何罪?”
李催大怒道:“你這個背主忘恩之徒,阻擋關東亂賊,豈是你一人之功。別人怕你,我李催不怕你,你有膽與我大戰三百回合。”罷抬槍衝向呂布。呂布提戟拍馬而上。
兩人槍來戟往,大戰了五六十回合,眼見李催不敵,後陣的賈羽對郭汜:“呂布勇猛非李將軍一人可敵,請郭將軍雙戰才好,”郭汜點頭稱是,催馬上前,與李催雙戰呂布。這李催、郭汜人稱西涼三虎之二,果不是平凡之輩。一時之間,直殺得昏地暗,飛沙走石。
張濟在後看得眼紅,催馬上前。呂布陣中剛提撥的校尉張遼看見,打馬上前接戰張濟。
兩處戰場,五匹馬似燈籠一般旋轉。
賈羽見一時難分勝負,催兵上前。呂布見了,將手一揮,雙方一場混戰,直殺得晚方才各自收兵。雙方不敢大意,各自退兵二十裏安營紮寨。
李催請賈羽、郭汜、張濟、樊稠前來共議,李催:“呂布勇猛,一時難以分出勝負,如此我軍糧草短缺,必敗無疑。諸位可有什麼高見。”
郭汜本是一個偷馬賊出身,因其悍勇被董桌收在軍中,此時也無計謀,張濟、樊稠不語。李催又看向賈羽。
賈羽看了眾位一眼,慢慢道:“我也沒有其他好的計策,但我覺得王允雖已掌控皇城,但手中兵力不足,聽連皇甫義真因是涼州人也被王允忌諱,解了兵權。能放心使用者不過呂布一人。我們可兵分幾路,一路由李將軍正麵迎戰呂布,張將軍領兵繞呂布之後,效仿彭越撓楚之法。李將軍每日誘呂布廝殺。郭將軍抄擊其後,鳴金收兵,擂鼓進兵,讓呂布疲於奔命。張、樊二位將軍,分兵兩路,直取長安。如此一來他們尾不能相救應,必然大敗。”大家齊稱妙計,當晚各軍按計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