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劭手下軍士見到書信,心知事情重大,急忙報告曹操。WwWCOM
曹操接到書信,展開一看,放聲大哭,昏倒在地。
眾人急忙救醒。
曹操切齒道:“陶謙縱兵殺我父親,此仇不共戴!我今起大軍,洗蕩徐州,方雪我心頭之恨!”
其實,曹操早就對陶謙不滿,徐州富裕之地更是眼紅耳熱,如今父親、家人被陶謙部下害死,如何不趁機起兵複仇呢?
曹操令全軍戴孝,樹起“報仇雪恨”大旗,切齒道:“必用徐州之血,洗盡喪父之下。”留下荀彧、程昱、曹仁領軍三萬守兗州,盡起大軍,令夏侯淳、於禁、曹洪為先鋒,殺奔徐州,所過之處,城池盡毀,百姓戮盡。
消息傳開,下嘩然。
賢人名士不忍見徐州百姓慘遭凃毒,紛紛前往勸阻,
原九江太守邊讓,與陶謙、曹操相熟,聽到徐州有難,去信曹操,不要枉殺百姓,曹操不理。邊讓又氣又怒,自組家奴、鄉勇五千來救徐州。
曹操大怒,令夏侯淳半路截殺可憐邊讓,一腔仁義,化作嫋嫋炊煙,五千烏合怎是夏侯淳的對手?一擊即潰,邊讓也被亂軍殺死。
離開曹操的陳宮,此時擔任東郡從事,聽到此消息,驚怒交加,連夜來見操。
曹操知是為陶謙作客,本不想見,又卻不過舊恩,隻得請入帳中。
陳宮:“明公以大兵臨徐州,報尊父之仇,所到盡殺百姓,實在有傷理。陶謙乃仁人君子,並非好利忘義之輩,尊父遇害,實在令人悲痛。這是張闓一人之惡,不是陶謙有意造成。況且徐州之民,與明公有什麼仇呢?殺之不祥。望明公三思而行。”
曹操大怒:“公昔年棄我而去,現在有何麵目又來相見?陶謙殺我一家,誓當摘膽剜心,以雪吾恨!公雖為陶謙遊,不過我並不想聽!”陳宮含怒退出,歎到:“我也沒有臉麵去見陶謙了!”於是策馬投陳留太守張邈去了。
曹操大軍所到之處,殺盡百姓,掘墳墓,搜盡陪葬財物。
陶謙在徐州聽到曹操暴行,仰痛哭:“我有罪於,致使徐州之民,受此大難!”聚集眾將謀士商議。
徐州都尉曹豹道:“曹兵既至,豈可束手待死!我願領兵破敵。”
陶謙撥三萬精兵給曹豹為前鋒,自帶五萬為後衛去迎曹操。
遠遠望見曹軍如鋪霜湧雪,中軍豎起白旗二麵,大書“報仇雪恨”四字。軍馬列成陣勢,曹操縱馬出陣,身穿縞素,揚鞭大罵。陶謙出馬陣前,欠身施禮道:“我本想結好明公,這才派張闓護送。不想張闓賊心不改,導致慘事生,我深表悲痛。我願揖拿元凶,為明公報仇,還請明公退兵,請不要傷害無辜百姓。望明公明查。”
曹操大罵道:“老匹夫!殺我父親、家人,還敢胡言亂語!誰與我生擒老賊?”夏侯淳應聲而出,陶謙退入陣中,夏侯淳趕來,曹豹挺槍躍馬,前來迎敵。
兩馬相交,不過幾十回合,曹豹不敵退走,陶謙隻得棄彭城而退保郯城。
陶謙入城後,再次招集眾人商議,淚流滿臉道:“曹賊兵多勢大,難以抵抗,我不忍曹賊屠殺無辜百姓,我願自縛前往曹營,任其處置,隻要能救徐州百姓之命。”
一人出言道:“陶公久鎮徐州,人民感恩。現在曹兵雖然勢大,卻無法即刻打破郯城,隻要陶公與百姓堅守勿出,某雖不才,願施策,教曹**無葬身之地!”眾人大喜,急問有何妙計。
原來獻計之人,東海朐縣人,姓糜,名竺,字子仲。此人家世富豪,傳言:糜竺曾前往洛陽行商,乘車回家途中,路上遇到一位美婦。美婦求糜竺車載一程,糜竺將馬車讓予婦人坐,自己下車步行。婦人請糜竺同車,糜竺不能拒絕,上車後端坐不動,目不邪視。走了幾裏裏,婦人告辭離去。臨別前對糜竺道:“我乃南方火德星君,奉玉帝令,燒毀你家,感謝你對我以禮相待,故此告訴你。你可回,搬出財物,我今夜當來。”罷轉眼不見。